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天三顿的玉米 粥能照见人。母亲从田里下工回来,匆匆走进门前的菜园,随手摘下两只大茄,回家洗净后切成小方块,盛于大碗中,接着用小瓷匙舀点盐洒在茄丁上,然后用手揉搓。约莫五分钟后,待盐渗透,茄丁入味,一碗薄粥,就着咸里夹着涩甜的茄丁,我们姐弟倒也吃得津津有味。
母亲还会摘上两只大茄,将外皮削掉,一切两半,然后在茄的背面均匀来上几刀。接下来在土灶的大铁锅内加入清水,放上蒸屉,将茄切开的平面置于蒸屉上,盖锅升火,待水沸锅透,茄子也已熟了。大碗盛茄,小碗盛酱,夹茄蘸酱,咸里带甜,大人下酒,小孩“过”饭,入口即化,老少皆宜,在那特殊的年代,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直至今日,我们家还保留这一吃法,只是妻子会用蒜泥、麻油、美味鲜酱油,烹制一碗鲜美的调料,吃起来更有滋有味罢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提高,家乡人再也不用为舌尖上的事犯愁了,而是千方百计地变着花样忙着吃。
煠茄饼。取粗细匀称的紫茄,洗净去蒂,从大头切开一个平面,然后在6一7毫米处剖开一刀,形成夹层,再留下圆口,一个个切好,置于盘中待用。将准备好的韭菜切碎,倒入装有五花肉丁的盛器中,加入蛋清、食盐、鸡精等进行充分搅拌,接着将调配好的馅料,用筷子嵌入茄子夹层中。
小盆内加入水和面粉,调和成薄糊状,接下来在铁锅内放入色拉油,点火加热,然后将包好馅料的茄子,放入面糊中浸透,再将浑身穿上白面外衣的茄子用筷子夹进沸油锅内。冷茄与沸油相遇,油锅内瞬间沸腾,油泡四起,香气扑面,这时的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小不宜熟透,火大容易焦,没有看相。待逐个将茄翻身后,茄饼的外表已由白色转成金黄色,这时即可出锅。一盘油煠茄饼,外脆内嫩,皮酥色黄,馅料鲜美,沁人脾胃。
茄子炒青豆、茄子炒肉丝等菜肴,不时放上如皋人的餐桌,深受乡人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