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
大叶马尾连的功效与作用
大叶马尾连,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faberiUlbr.、尖叶唐松草Thalictrumacutifolium(Hand.-Mazz.)Boivin和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fortuneiS.Moore的根及根茎。大叶唐松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尖叶唐松草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华东唐松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
用于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抗菌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具有降压作用。
相关论述
1、南药《中草药学》:“治痢疾,腹泻,淋巴结核,淋巴结炎,眼结膜炎。”
2、《福建药物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疮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至秋季采收,剪去地上茎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大叶唐松草根状茎短,下部密生数十条细根。细根长约10cm,直径约1mm;表面棕褐色,皮部较疏松;质硬而脆,易折断;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尖叶唐松草和华东唐松。
形态特征
1、大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35-110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有多数须根。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4.5-6cm,基部有鞘;托叶狭,全缘;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下部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叶片长达30cm;小叶大,坚纸质,宽卵形或近菱形,长5-10cm,宽3.5-9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截形,3浅裂,边缘每侧有5-10不等大粗牙齿,上面叶脉*,下面叶脉隆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4cm。圆锥状花序,长20-40cm;花两性,花梗细,长3-7mm;萼片4,花瓣状,宽椭圆形,长3-3.5mm,白色,早落;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窄或等宽,长5-7mm,下部丝状,花药长圆形,长1-2mm;心皮3-6,花柱与子房等长,稍拳卷,柱头生于腹面。瘦果狭卵形,长5-6mm,约有10条纵肋,宿存花柱长约1mm,拳卷。花期7-8月,果期8-9月。2、尖叶唐松草:又名尖嘴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25-65cm。无毛或有时叶背面疏被短柔毛。根肉质,胡萝卜形,长约5cm,粗达4mm。茎直立,中部以上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0-20cm;基生叶2-3;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7-18cm;小叶草质,卵形,长2.3-5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圆楔形或心形,不分裂或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疏牙齿;茎生叶较小;有短柄。复单歧聚伞花序呈伞房状,无毛;花两性,花梗长3-8mm;萼片4,花瓣状,卵形,长约2mm,白色或带粉红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达5mm,花丝上部比花药宽,下部丝状,花药长圆形,长0.8-1.3mm;心皮6-12,有细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狭长圆形,扁,稍不对称,有时弯曲,长3-4.5mm,宽0.6-1.2mm,有8条纵肋,果柄长1-2.5mm。花期4-7月,果期5-8月。3、华东唐松草:又名白蓬草。多年生草本,高20-70cm。全株无毛。茎下部或中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约6cm,基部有鞘;托叶膜质,半圆形,全缘;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小叶草质,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2.5cm,宽0.8-2.3cm,先端圆,基部圆或浅心形,不明显3浅裂或有5-7浅圆齿,脉在下面隆起,网脉明显。单歧聚伞花序,花两性,花梗细,长0.6-1.6cm;萼片4,花瓣状,倒卵形,长3-4.5mm,白色或淡紫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花丝比花药略宽,下部窄,花药椭圆形,长0.5-1.2mm,先端钝;心皮3-6,长圆形,长2-2.5mm,花柱短,先端弯曲,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圆柱状纺锤形,长4-5mm,有6-8条纵肋,宿存花柱长1-1.2mm,先端拳卷。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长环境
1、大叶唐松草:生于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下。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2、尖叶唐松草:生于山地、林缘湿润处或山谷地带。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3、华东唐松草:生于丘陵地带或山地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