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
如何构建近自然型园林
近自然型园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协调的园林,是大自然作用力充分发挥的园林,也是城市绿化规划和生态功能融合较好的园林,还是对传统城市园林模式的延伸和升华。
构建近自然型园林,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建设系统工程,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切入。
生态效益的优先性。城市园林,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还包括土地、水分、阳光等非生物因素。这些成分共同组合成一个整体,那就是城市的园林生态系统。所以,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建设,应该根据生态学原理,首先注重生态效益,强调以木本植物为主体,提倡利用原生植被和乡土物种,并努力使本地的乔、灌、藤、草共生共存、相互依赖,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并构成高效、完整、和谐、互动的生态系统。构建这样的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其整体的稳定性强、生态效益好,投入与维护成本也较低。
景观效果的协调性。在城市建设中,城市园林不仅要能发挥生态效应,还应融合于城市的整体设计之中。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园林属于一种特殊的景观,可依据面积大小把其斑块分为大、中、小三类。块状园林在城市园林系统中,不仅具有多样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的视觉效果。据景观生态学研究表明,景观异质性越强,景观的类型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因而也就更加稳定。因此,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景观效果的协调是园林规划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方式手段的自然性。城市的园林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而不能是生搬硬套、盲从跟风,从而导致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北方城市偏爱种植常绿树种、外来树种,但如果从生态功能上考虑,在人们居住的房前屋后,种植落叶树种、乡土树种则更有利于透光增温、方便生活。另外,许多常绿树种、外来树种在改良土壤功能方面远不及一些落叶树种、乡土树种。其实,落叶本身就是一种景致,标示着物候的变迁、季节的更替等自然规律。因此,要充分利用自然立地条件,配合不同城市的历史、民族、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努力形成不同的城市园林品格和特色。园林规划中要注重突出城市自身的个性和风格,具体实施中更要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采取源于自然、贴近自然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再力求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古典风格与当代气息并重。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浅论构建近自然型城市园林详细阅读
2022-04-10
- 如何构建近自然型园林详细阅读
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