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效果非常好。”3月15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垦殖场的一厂房里机器轰鸣,两台灯芯草剥离机正在加工灯芯草。几分钟时间,一捆捆灯芯草经过机器加工变成一根根白色的灯芯。看到这些,灯芯草剥离机的发明人黎久荣和万鹏感到特别欣慰。
临川区是全国最大的灯芯草种植基地,灯芯草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值4亿多元。灯芯草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产品供不应求。灯芯草全身是宝,茎可编草席,茎皮可以做榻榻米和蓑衣,灯芯主要用于制作中药,有利尿、通淋、消心火、除水肿和治疗口舌生疮等药用功效,灯芯还可以做枕头芯、蜡烛芯。灯芯草亩产量可达320公斤,亩产值可达6000余元。
数百年来,村民加工灯芯草都是靠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极为低下。为了改变这种传统加工灯芯草的状况,黎久荣决定研发加工灯芯草的机器。他和万鹏、黄国年一起,用了整整3年时间,成功研制出“灯芯草剥离机”。今年年初,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梦想:改变传统
黎久荣今年41岁,从小在农村长大。童年时期,他看到村民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挑草。虽然这么辛苦,但是一天下来,劳动的成果却很小。“一个成年人工作8个小时,还挑不出一斤草芯。” 黎久荣说,在挑草的过程中,由于手要用劲,长时间的摩擦,许多人的手都会被摩破出血。长年累月挑草,一些人的手指都不能够弯曲。
能不能用改变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让村民从高强度的劳动中解脱出来?黎久荣脑子灵活,也爱钻研。他一直把这个想法放在心里。高中毕业后,黎久荣报考了南昌大学机电专业,认真学习机电技术。毕业后,他又到东莞一家大型机电公司上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在务工期间,黎久荣认识了湖南长沙人万鹏。万鹏也是学习机电专业,和黎久荣的爱好一样,喜欢钻研机器制造。2013年春节,黎久荣带着万鹏回到家乡。在荣山镇,万鹏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村民挑草。他发现这样挑草速度慢、效率低。万鹏当时就萌发了研制机器加工灯芯草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得知两人要研制机器,长期从事灯芯草收购的荣山人黄国年表示从资金上大力支持。
研发:呕心沥血
说干就干。黎久荣和万鹏先后辞掉在机电公司的高薪工作,找到湖南长沙一家公司的厂区,潜心研制。但是,他们的研发一开始就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两人的妻子对他们的行为十分不满。“我们那时在公司上班,月薪都有1万多元。”黎久荣说,辞掉工作后,不仅没有了工资,而且还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研制,家人当然反对。但是,两人决心已下,也顾不得那么多。
在研发前,黎久荣和万鹏翻阅了大量的机电书籍和资料。他们发现,在全国,从来都没有人涉及到这个领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研发困难可想而知。两人整天关在工作室,讨论、设计、操作,没日没夜地投入到研发当中。经过一年的努力,第一台手动灯芯草剥离机生产出来了。在运行过程中,两人发现,虽然机器可以实现将草壳和草芯成功剥离,但是送草还是要人工一根一根送到机器里,效率不高。
要提高机器效率,送草是关键,也是最大的难题。黎久荣和万鹏为了搞好研发,他们自己掏钱到全国各地的机电厂参观学习,并请教国内一些知名的机电专家。他们先后研发了手动、半手动、机械化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产品。但是经过试验运行,效率还是较低,一次性大量送草还是实现不了。
两年多的研发,没有取得意想的效果。黎久荣和万鹏几乎想要放弃。而此时,来自家人的压力也不断加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两人差不多把原先的积蓄都用到研发中来,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决不能半途而废。两人鼓起勇气继续埋头苦干,专心研制。经过反反复复几十次的实验,2016年,黎久荣和万鹏终于成功研发出灯芯草剥离机,用气电送草,实现一次性同时双向送草200根。“一台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工的50倍,可以加工灯芯草500斤,产出草芯50斤。”研发成功的那天,黎久荣和万鹏两人都激动万分。
成果:影响深远
灯芯草剥离机的问世,将彻底改变灯芯草的种植和加工模式。“从种植灯芯草开始,几百年来,人们都是靠手工挑草。现在有了这种机器,将宣告传统加工灯芯草时代的结束,对灯芯草产业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临川区科技局一负责人说。
从2016年灯芯草剥离机开始加工灯芯草后,临川各乡镇种植灯芯草的村民越来越多,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发展到河埠、龙溪、东馆、腾桥、鹏田等6个乡镇的村民种植灯芯草,面积增加了1万多亩。“原来村民不愿意种灯芯草主要的原因就是挑草太费时间,如今有了剥离机,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黎久荣说,不仅如此,有了灯芯草剥离机后,他们收购村民的灯芯草时,每斤还上涨了2元,每亩可以帮助村民增收3000元。如今,灯芯草种植户都打心底感激他们。他们说,灯芯草剥离机让灯芯草种植又轻松、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