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结球甘蓝如何从欧洲引入我国的?
结球甘蓝原产于欧洲,味道甘美,是我们餐桌上常有的蔬菜。结球甘蓝引入我国的途径大约有五条,因此也相应获得五组不同的称谓。
第一条是经由西域(今中亚地区)传入西北、华北地区。
据清人吴其浚在其《植物名实图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出版)中介绍:“葵花白菜生山西,大叶青蓝如劈蓝(指苤蓝,即球茎甘蓝),四面披离;中心叶白,如黄芽白菜,层层紧抱如覆惋(同碗),肥胞(同脆)可爱……俗讹为回子白菜。”所谓“黄芽白菜”指大白菜,从层层紧抱的形态也可推知“葵花白菜”和“回子白菜”均指今日的结球甘蓝,在该书所附的插图中还可以直观地看到它那结球的特征。循此思路,通过方志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山西大同和热河平泉(今河北承德一带)境内已种有“回回白菜”和“回回菜”。鉴于居住在西北和山西等地的回民早在中世纪就已有栽培、食用散叶类型甘蓝的习俗,清代的《回疆通志》又明确指出:“莲花白菜……种(指种子)出(自)克什米尔,回部移来种之。”这样疑难问题就会理出头绪。我们知道,克什米尔地处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交界地区,也是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路;“回疆”是清初对现今我国**自治区的称呼,而“回部”泛指居住在上述区域以内信奉*的少数民族。循此蛛丝马迹可以推测:结球甘蓝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等西北地区的时期,至少可以从著录时期的清初上溯到明代末期。
第二条是从缅甸传入我国的云南等西南地区。
据专家查证,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编纂的云南《大理府志》已有关于莲花菜的著录。那么,莲花菜又是何物呢?原来结球甘蓝的初生叶呈卵圆或椭圆形,其后叶片呈莲座状,称莲座叶,莲座期后的叶片才逐渐抱合形成紧实的叶球。莲花菜的称谓就是以其叶片的形态有如莲座的特征而命名的。由此可以得到暗示:在公元16世纪的上半期,结球甘蓝已沿着滇缅边境的商业通道从缅甸传入云南。
我国各地以其形态特征,或再比照莲花或葵花,采用状物等手段联合命名,从而又得到莲花白菜、莲华白菜、莲花白、莲心白、莲白、葵花白菜、葵花菜、葵花白等为数众多的别称。其中的“莲华”即指莲花。
第三条是由俄罗斯引入黑龙江等东北地区。
据王锡祺辑录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清代地方文献资料披露:清朝初年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它引入我国的黑龙江地区,并以其引入地域的名称命名,称其为俄罗斯菘。其名称或可写作俄罗斯松、阿罗斯菜、俄洛斯菜、斡落斯菜和鄂罗斯菜。所谓“阿罗斯”“俄洛斯”“斡落斯”或“鄂罗斯”都是译称,指的都是当时的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此外当地还把它称为“老枪菜”或“老羌菜”。
徐珂的《清稗类钞·植物类》介绍说:“俄罗斯松一名老枪菜,抽薹如莴苣,高二尺许,叶层层,其末层叶叶相抱如毬,略似安(肃)菘。”(引自《钦定皇朝文献通考》)所谓“安菘”即指产于直隶安肃(今河北徐水)的结球大白菜;“叶叶相抱如毬(球)”也道出了包心的特征。西林觉罗·西清的《黑龙江外纪》则明确指出:“老羌白菜,其种(指种子)自俄罗斯来。”
关于引入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公元17世纪的后半期。中俄两国在黑龙江附近经过20多年的边境战争,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被《柳边纪略》视为“茎若莴苣而短,叶若薹,包者白、舒者青”的结球甘蓝遂被引入我国东北地区。文中所谓“包者白”是指其包心的叶球呈黄白色,而“舒者青”是指其外叶呈青绿色。另据方式济的《龙沙纪略》等文献透露:引入此菜后,最初只栽培了200棵,秋收以后还曾向朝廷进贡。
至于俄罗斯菘为什么又以“老枪”或“老羌”命名,杨宾在《柳边纪略》中曾介绍说:“阿罗斯一作俄洛斯,即罗刹,边外呼为老枪。”清代中期因获罪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户部尚书英和(1771-1840)也在其《恩福堂诗钞》中做过“老羌即俄罗斯”的简明注释。所谓“边外”系指柳条边以北即今辽河以北的广大东北地区,因为当地人把俄罗斯俗称“老羌”或“老枪”,所以人们也就以引入地的俗称命名,于是把结球甘蓝叫作老羌白菜、老羌菜或老枪菜、老枪白菜和老鎗菜了。“羌”既可泛指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可特指西北边陲的邻国--俄罗斯,而“枪”与“羌”两字谐音。此外,旧时东北地区也以“羌”字命名沙皇俄国的货币,称为“羌帖”或“羌币”。
第四条途径是近代从欧美两洲引入首都及东南沿海地区。
在这些频繁的品种间交流的过程中,鉴于结球甘蓝的叶球多呈黄白色,又可有圆球、圆锥或扁圆等几种类型,各地多以第四条途径是近代从欧美两洲引入首都及东南沿海地区。
在这些频繁的品种间交流的过程中,鉴于结球甘蓝的叶球多呈黄白色,又可有圆球、圆锥或扁圆等几种类型,各地多以白菜(指结球大白菜)、芥蓝(特指球茎甘蓝)或椰子等常见的果蔬为参照物,再结合其引入地域的标识“洋”“外洋”和“番”等字样联合命名,这样就又得到如下的一组称谓:洋白菜、外洋白菜、番白菜、番芥蓝、比京白菜、大圆白菜、紧团白菜、椰菜和椰珠菜。
其中的“比京”特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圆白菜和紧团白菜两称谓,据笔者考证则是分别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和宣统三年(1911年)由清朝驻外使臣钱恂和吴宗濂自荷兰和意大利将甘蓝引入北京时所正式书写的意译名称;而椰菜和椰珠菜的称谓是由于结球甘蓝的叶球的形状(特别是圆锥形甘蓝的形状)和大小都很像椰子树的核果果实椰子,椰珠称谓之中的“珠”还兼有珍贵和圆形的双重含义。至今我国的两广地区依然对结球甘蓝保留着椰菜的称呼。此外值得说明的是,番芥蓝的称谓是比照球茎甘蓝的异称芥蓝而命名的。
第五条途径是近代从朝鲜和日本引入东南沿海。
由于当时的日本还在侵占着朝鲜和我国*,引入以后,人们多以朝鲜半岛的古称高丽命名,称其为高丽菜。其实早在公元14世纪的元代,在我国北方已有高丽菜的称谓出现。熊梦祥在《析津志·物产·菜志》中载有“高丽菜:如葵菜,叶大而味极佳,脆美无比”等内容。当然那时的高丽菜还处在散叶类型状态。我国*地区至今还在沿用这个名称。
结球甘蓝原产于欧洲,味道甘美,是我们餐桌上常有的蔬菜。结球甘蓝引入我国的途径大约有五条,因此也相应获得五组不同的称谓。
第一条是经由西域(今中亚地区)传入西北、华北地区。
据清人吴其浚在其《植物名实图考》(清道光二十八年,即公元1848年出版)中介绍:“葵花白菜生山西,大叶青蓝如劈蓝(指苤蓝,即球茎甘蓝),四面披离;中心叶白,如黄芽白菜,层层紧抱如覆惋(同碗),肥胞(同脆)可爱……俗讹为回子白菜。”所谓“黄芽白菜”指大白菜,从层层紧抱的形态也可推知“葵花白菜”和“回子白菜”均指今日的结球甘蓝,在该书所附的插图中还可以直观地看到它那结球的特征。循此思路,通过方志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在清代的乾隆年间,山西大同和热河平泉(今河北承德一带)境内已种有“回回白菜”和“回回菜”。鉴于居住在西北和山西等地的回民早在中世纪就已有栽培、食用散叶类型甘蓝的习俗,清代的《回疆通志》又明确指出:“莲花白菜……种(指种子)出(自)克什米尔,回部移来种之。”这样疑难问题就会理出头绪。我们知道,克什米尔地处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的交界地区,也是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路;“回疆”是清初对现今我国**自治区的称呼,而“回部”泛指居住在上述区域以内信奉*的少数民族。循此蛛丝马迹可以推测:结球甘蓝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等西北地区的时期,至少可以从著录时期的清初上溯到明代末期。
第二条是从缅甸传入我国的云南等西南地区。
据专家查证,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编纂的云南《大理府志》已有关于莲花菜的著录。那么,莲花菜又是何物呢?原来结球甘蓝的初生叶呈卵圆或椭圆形,其后叶片呈莲座状,称莲座叶,莲座期后的叶片才逐渐抱合形成紧实的叶球。莲花菜的称谓就是以其叶片的形态有如莲座的特征而命名的。由此可以得到暗示:在公元16世纪的上半期,结球甘蓝已沿着滇缅边境的商业通道从缅甸传入云南。
我国各地以其形态特征,或再比照莲花或葵花,采用状物等手段联合命名,从而又得到莲花白菜、莲华白菜、莲花白、莲心白、莲白、葵花白菜、葵花菜、葵花白等为数众多的别称。其中的“莲华”即指莲花。
第三条是由俄罗斯引入黑龙江等东北地区。
据王锡祺辑录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等清代地方文献资料披露:清朝初年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把它引入我国的黑龙江地区,并以其引入地域的名称命名,称其为俄罗斯菘。其名称或可写作俄罗斯松、阿罗斯菜、俄洛斯菜、斡落斯菜和鄂罗斯菜。所谓“阿罗斯”“俄洛斯”“斡落斯”或“鄂罗斯”都是译称,指的都是当时的沙皇彼得大帝(1672-1725)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此外当地还把它称为“老枪菜”或“老羌菜”。
徐珂的《清稗类钞·植物类》介绍说:“俄罗斯松一名老枪菜,抽薹如莴苣,高二尺许,叶层层,其末层叶叶相抱如毬,略似安(肃)菘。”(引自《钦定皇朝文献通考》)所谓“安菘”即指产于直隶安肃(今河北徐水)的结球大白菜;“叶叶相抱如毬(球)”也道出了包心的特征。西林觉罗·西清的《黑龙江外纪》则明确指出:“老羌白菜,其种(指种子)自俄罗斯来。”
关于引入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公元17世纪的后半期。中俄两国在黑龙江附近经过20多年的边境战争,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式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被《柳边纪略》视为“茎若莴苣而短,叶若薹,包者白、舒者青”的结球甘蓝遂被引入我国东北地区。文中所谓“包者白”是指其包心的叶球呈黄白色,而“舒者青”是指其外叶呈青绿色。另据方式济的《龙沙纪略》等文献透露:引入此菜后,最初只栽培了200棵,秋收以后还曾向朝廷进贡。
至于俄罗斯菘为什么又以“老枪”或“老羌”命名,杨宾在《柳边纪略》中曾介绍说:“阿罗斯一作俄洛斯,即罗刹,边外呼为老枪。”清代中期因获罪被流放到黑龙江的户部尚书英和(1771-1840)也在其《恩福堂诗钞》中做过“老羌即俄罗斯”的简明注释。所谓“边外”系指柳条边以北即今辽河以北的广大东北地区,因为当地人把俄罗斯俗称“老羌”或“老枪”,所以人们也就以引入地的俗称命名,于是把结球甘蓝叫作老羌白菜、老羌菜或老枪菜、老枪白菜和老鎗菜了。“羌”既可泛指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可特指西北边陲的邻国--俄罗斯,而“枪”与“羌”两字谐音。此外,旧时东北地区也以“羌”字命名沙皇俄国的货币,称为“羌帖”或“羌币”。
第四条途径是近代从欧美两洲引入首都及东南沿海地区。
在这些频繁的品种间交流的过程中,鉴于结球甘蓝的叶球多呈黄白色,又可有圆球、圆锥或扁圆等几种类型,各地多以第四条途径是近代从欧美两洲引入首都及东南沿海地区。
在这些频繁的品种间交流的过程中,鉴于结球甘蓝的叶球多呈黄白色,又可有圆球、圆锥或扁圆等几种类型,各地多以白菜(指结球大白菜)、芥蓝(特指球茎甘蓝)或椰子等常见的果蔬为参照物,再结合其引入地域的标识“洋”“外洋”和“番”等字样联合命名,这样就又得到如下的一组称谓:洋白菜、外洋白菜、番白菜、番芥蓝、比京白菜、大圆白菜、紧团白菜、椰菜和椰珠菜。
其中的“比京”特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大圆白菜和紧团白菜两称谓,据笔者考证则是分别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和宣统三年(1911年)由清朝驻外使臣钱恂和吴宗濂自荷兰和意大利将甘蓝引入北京时所正式书写的意译名称;而椰菜和椰珠菜的称谓是由于结球甘蓝的叶球的形状(特别是圆锥形甘蓝的形状)和大小都很像椰子树的核果果实椰子,椰珠称谓之中的“珠”还兼有珍贵和圆形的双重含义。至今我国的两广地区依然对结球甘蓝保留着椰菜的称呼。此外值得说明的是,番芥蓝的称谓是比照球茎甘蓝的异称芥蓝而命名的。
第五条途径是近代从朝鲜和日本引入东南沿海。
由于当时的日本还在侵占着朝鲜和我国*,引入以后,人们多以朝鲜半岛的古称高丽命名,称其为高丽菜。其实早在公元14世纪的元代,在我国北方已有高丽菜的称谓出现。熊梦祥在《析津志·物产·菜志》中载有“高丽菜:如葵菜,叶大而味极佳,脆美无比”等内容。当然那时的高丽菜还处在散叶类型状态。我国*地区至今还在沿用这个名称。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种植甘蓝不结球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如何防治甘蓝不结球现象详细阅读
2022-04-28
- 种植甘蓝不结球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如何防治甘蓝不结球现象详细阅读
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