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乔灌木类虫害:松黄叶蜂
植物百科2022-02-21 15:33:59
危害
主要为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 以幼虫取食针叶,被害针叶呈网状。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7-11mm,翅展15-22mm,雌虫体蛆状。全身黄褐色或锈红色,中胸盾片后缘及凹陷背板后缘黑色,足与体色相同,基节、转节与胫节基部色较淡;翅透明,稍带黄色阴影。翅脉黄褐色,头部较宽,触角栉齿状,23节,基部两节黄褐色,第3节以下呈锯齿状,渐向末端尖细。雄虫体较瘦小,全体黑色而具光泽,足基节、转节黑褐色、腿节、胫节与跗节黄褐色。后翅顶端淡灰黑色阴影宽大。触角26节,第2节至末端第3节呈双栉齿状,内栉短,外栉长。
卵
船底形,长1.8mm,白色,后呈紫色。
幼虫
老熟时体长20-25mm,头部深黑色,有光泽;胴部淡黄绿色至墨绿色,背线狭,近白色。两侧有暗色纵纹各3条,刚毛少;体壁多褶皱,褶顶有一横列带刚毛之黑点,足11对。
蛹
淡黄色,长约10mm。
茧
圆筒形,灰褐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针叶内越冬。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危害盛期,5月末6月初幼虫老熟结茧,9月初化蛹,9月末10月初成虫羽化产卵。
幼虫初不食不动,约7天后开始爬行觅食,具群集性取食,先至针叶顶端稍下处啃食周围而残存中部。3龄以后则食量大增,能取食整个针叶,当全株针叶被吃光时,常成群迁移危害。幼虫如遇惊扰即将尾部翘起,并口吐黄绿色液体以示警戒。幼虫老熟后主要分散在树冠垂直投影下的枯枝落叶层或树干皮缝中结茧化蛹,其中向阳面的地被物中结茧量最多。结茧后的幼虫,除个别产生滞育现象外,其余幼虫常被天敌寄生或病菌感染。滞育率占8.7%。感病约3.6%,天敌寄生约17%。幼虫在茧中生活60-70天进入前蛹期,后经25-30天化蛹。
成虫羽化在茧内停留4-5天破茧出来,且多在18-22时。出茧后需停息至第2天上午,才飞翔活动。白天飞翔于树冠上,行动迅速,遇树梢立即进入叶丛,不易发现,求偶时,数只雄虫围1只雌虫,迂回飞舞,极为活跃。一次交尾约20-30分钟分离,随即雌蜂飞舞树冠,寻针叶产卵。卵多产于树冠阳面枝梢顶端的针叶中。卵成排,一个针叶上一般有卵5-23粒。1只雌蜂一生可产23-39粒,平均31.4粒。雌蜂寿命4-7天,雄蜂寿命2-6天。雌雄比1:0.615,羽化率66-75.4%,平均71.5%。卵孵化率82-98%。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在幼龄林分可利用幼龄幼虫的群集性,于4月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与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主要为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 以幼虫取食针叶,被害针叶呈网状。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7-11mm,翅展15-22mm,雌虫体蛆状。全身黄褐色或锈红色,中胸盾片后缘及凹陷背板后缘黑色,足与体色相同,基节、转节与胫节基部色较淡;翅透明,稍带黄色阴影。翅脉黄褐色,头部较宽,触角栉齿状,23节,基部两节黄褐色,第3节以下呈锯齿状,渐向末端尖细。雄虫体较瘦小,全体黑色而具光泽,足基节、转节黑褐色、腿节、胫节与跗节黄褐色。后翅顶端淡灰黑色阴影宽大。触角26节,第2节至末端第3节呈双栉齿状,内栉短,外栉长。
卵
船底形,长1.8mm,白色,后呈紫色。
幼虫
老熟时体长20-25mm,头部深黑色,有光泽;胴部淡黄绿色至墨绿色,背线狭,近白色。两侧有暗色纵纹各3条,刚毛少;体壁多褶皱,褶顶有一横列带刚毛之黑点,足11对。
蛹
淡黄色,长约10mm。
茧
圆筒形,灰褐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在当年针叶内越冬。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危害盛期,5月末6月初幼虫老熟结茧,9月初化蛹,9月末10月初成虫羽化产卵。
幼虫初不食不动,约7天后开始爬行觅食,具群集性取食,先至针叶顶端稍下处啃食周围而残存中部。3龄以后则食量大增,能取食整个针叶,当全株针叶被吃光时,常成群迁移危害。幼虫如遇惊扰即将尾部翘起,并口吐黄绿色液体以示警戒。幼虫老熟后主要分散在树冠垂直投影下的枯枝落叶层或树干皮缝中结茧化蛹,其中向阳面的地被物中结茧量最多。结茧后的幼虫,除个别产生滞育现象外,其余幼虫常被天敌寄生或病菌感染。滞育率占8.7%。感病约3.6%,天敌寄生约17%。幼虫在茧中生活60-70天进入前蛹期,后经25-30天化蛹。
成虫羽化在茧内停留4-5天破茧出来,且多在18-22时。出茧后需停息至第2天上午,才飞翔活动。白天飞翔于树冠上,行动迅速,遇树梢立即进入叶丛,不易发现,求偶时,数只雄虫围1只雌虫,迂回飞舞,极为活跃。一次交尾约20-30分钟分离,随即雌蜂飞舞树冠,寻针叶产卵。卵多产于树冠阳面枝梢顶端的针叶中。卵成排,一个针叶上一般有卵5-23粒。1只雌蜂一生可产23-39粒,平均31.4粒。雌蜂寿命4-7天,雄蜂寿命2-6天。雌雄比1:0.615,羽化率66-75.4%,平均71.5%。卵孵化率82-98%。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增强树势,减少为害;在幼龄林分可利用幼龄幼虫的群集性,于4月进行人工捕杀。
(2)保护与利用天敌。
(3)药剂防治。
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乔灌木类虫害:栾树枣龟蜡介详细阅读
2022-03-28
- 乔灌木类虫害:六点始叶螨详细阅读
2022-03-26
- 乔灌木类虫害:罗汉肤小蠹详细阅读
2022-03-26
- 乔灌木类虫害:黄刺蛾详细阅读
2022-03-25
- 乔灌木类虫害:褐边绿刺蛾详细阅读
2022-03-23
- 乔灌木类虫害:光臀八齿小蠹详细阅读
2022-03-23
- 乔灌木类虫害:云杉根小蠹详细阅读
2022-03-22
- 乔灌木类虫害:扁刺蛾详细阅读
2022-03-19
- 乔灌木类虫害:松毒蛾详细阅读
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