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乔灌木类虫害:杉肤小蠹

乔灌木类虫害:杉肤小蠹

植物百科2022-03-28 14:17:39
分布

分布于陕西、河南以南的杉木分布区。

危害

钻蛀林中杉株或伐倒木*,在皮层形成纵横坑道网,阻滞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输送,常使杉树分泌白色胶状汁液,严重为害时树皮表面密布白色滴状凝脂。影响杉树侧枝新梢生长。
乔灌木类虫害:杉肤小蠹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0-3.8mm,椭圆形,深褐色或深棕褐色,触角红棕色,似膝状,前胸背板密布刻点和细鳞片;鞘翅基缘隆起,表面粗糙,上密布刚毛鳞片。


椭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长径0.8mm,短径0.5mm。

幼虫
似象虫,略带紫红色,老龄幼虫乳白色,口器深棕色,体长3.4-4.0mm。


裸蛹,乳白色,长约3.5mm左右,腹末有一对大而尖的刺突,刺突尖端为红棕色。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下部韧皮部的越冬坑道内越冬,越冬坑道粗面短并多呈“工”字型,洞口常有棕色细木屑堆积。翌年3月下旬,当林内平均温度达到10℃左右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并开始补充营养。4月中旬,当林内平均气温为20。C左右时,可发现杉肤小蠹的卵,卵期约为12-18天。5月上旬出现幼虫,幼虫期约为23-25天。6月上旬,出现蛹,蛹期约为8-16天。7 月上旬成虫陆续咬孔而出、飞离被害木,分散越冬,往往在同一时期可见到不同的虫态同时存在。

越冬成虫一开始活动,就钻蛀树干为害,在钻蛀孔外,常堆积着木屑,越冬后的成虫多在树干下部为害,而当年新羽化出的成虫多在树干上部为害,从而形成了季节不同,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也有不同。4月中旬交配,且在每天下午进行,林中可见到成虫在树干上求偶,相互追逐的现象。交尾前,一般是雌虫沿树裂缝处向里凿一侵入孔至韧皮部或边材部,再咬筑一交配室,随后雄虫进入交配室交配,个别也有在树皮缝隙或在侵入口进行交配,交配姿势为背负式,交配时间1-3分钟。交配后,雄虫即离去,雌虫仍留原处。该虫为单配偶制。

母坑道内一线为纵坑,在大多数情况下,母坑道的一端有一段短横道,坑道多位于边材。母坑道长度与侵害密度成正比,最长达50mm,最短只有8mm。坑道宽2.5mm左右。

雌虫产卵于母坑道两面侧的卵室内,雌虫最多可产卵61粒,最少也有11粒,平均1cm长的坑道上的布卵数约为10-14粒,刚产下的卵壳表面粘软,乳白色,常附着一层木屑,故常与木屑混淆难辨。幼虫孵化后,向母坑道左右蛀食,随着幼虫虫龄增加,虫体长大,子坑道也渐变宽加深,并因种内取食竞争呈迂回弯曲状。老熟幼虫自子坑道末端作一蛹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向外咬一羽化孔飞出。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林内卫生条件差的林分或林分边缘的地方,该虫发生较重。伐倒木宜引起该虫侵害。
乔灌木类虫害:杉肤小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加强杉木林的后期管理,改善林内卫生状况,提高杉木的抗虫能力,对已成熟的杉木林,适时进行合理间伐,增强树势。

②禁止在杉木林内及其附近长期堆放伐倒木,并注意及时清除林内采伐残余物。在杉木林内发现受害的零散枯株,及时间伐并运出林区进行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③每年4-6月上旬,在林间适当放置若干伐倒木作诱饵,诱集成虫产卵,然后分别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收回饵木运出林区处理。

(2)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还可施用白僵菌等生物药剂。

(3)化学防治。

4月中旬卵期,杉树*喷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也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