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30 15:09:55

鱼鳔,中药名。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Bleeker、黄姑鱼Nibeaalbiflora(Richardson)、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

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产后风痉,破伤风,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阴疽,瘘管,慢性溃疡,皲裂,痛风,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研末,3-6g。外用:适量,溶化或烧灰涂敷。

药理作用

抗溃疡作用。

相关论述

《纲目》:“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可治为胶,亦名縼胶。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粘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江籍多略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鱼鳔丸:补肝肾、益精血。

相关配伍

1、治脑震荡后遗症出现的头晕、耳鸣:制鱼鳔25g(豆油炸),菊花15g,蔓荆子15g。水煎服,每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2、治白带:鱼鳔10g,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吃。(《中国动物药》)

3、治赤白崩中:鱼縼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4、治食管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g,每日服3次。(《中国动物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捞。捕后,剖腹,取出鱼鳔,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鱼胶”。

炮制方法

1、鱼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烘软,切段,晾干。

2、蛤粉炒鱼鳔: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段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表面呈松泡状,深黄色,取出,筛去蛤粉。每鱼胶10kg,用蛤粉5kg。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饮片性状:鱼鳔呈小方块状,黄白色或淡黄色,角质样,半透明、质韧。气微腥,味淡,嚼之有粘性。蛤粉炒鱼鳔表面鼓起发泡,中间常空松,黄色。质酥脆,气微香。

植物学信息

生长环境

1、大黄鱼:为暖温性回游鱼类。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能发声,生殖期更盛。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水区。产卵期分春秋二季。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径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秋冬季随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回游越冬。2、小黄色: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食性广。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3、黄姑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以底栖动物和幼鱼为食,有明显的季节性回游,于生殖期4-6月,由外海游向近岸产卵。怀卵量为51万-174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0.84mm,有透明油球1个。鳔能发声。生殖期叫声较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