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马兰的功效与作用
马兰,中药名。为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indica(L.)Sch.-Bip.的全草或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药理作用
马兰乙醇提取液,注射于动物有镇咳作用;并有抗惊厥及加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对小鼠有弱的镇痛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破宿血,养新血,合金疮,断血痢、蛊毒,解酒疸,止鼻衄吐血及诸菌毒,生捣敷蛇伤。”
2、《品汇精要》:“主调血,解毒。”
3、《纲目》:“主诸疟及腹中急痛,痔疮。”
4、《本经逢原》:“丹方治妇人淋浊、痔漏有效。”
5、《质问本草》:“捣汁涂黄水疮及无名肿毒。用叶同冬蜜捣匀,敷阳症无名肿毒,未溃者能散。”
6、《药性切用》:“泻热解毒。”
7、《萃金裘本草述录》:“止血破瘀,消疽已痔,调营养血,破旧生新。治吐衄,疟痢,酒疽,水肿,疗金疮折损。”
8、《草木便方》:“破血气胀通血经,除癥消积疡核利,汤火金疮犬伤珍。”
9、《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消食健胃,散寒止咳。治赤白痢疾,水泻。调经,和血,去瘀生新。外用捣绒可涂敷红肿和金疮止血。”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抗菌,消炎。治胃溃疡,结膜炎,咽喉肿痛,外耳道炎,小儿高热惊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鲜白茅根四两(白嫩去心),马兰头四两(连根),湘莲子四两,红枣四两。先将茅根、马兰头洗净,同入锅内浓煎二三次,滤去渣,再加入湘莲、红枣入罐内,用文火炖之。晚间临睡时取食一两。(《集成良方三百种》)
2、治大便下血:马兰、荔枝草各30g。煎服。
3、治紫癜症:马兰、地锦草各15g。煎服。(2-3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4、治打伤出血:竹节草、旱莲草、松香、皂子叶(即柜子叶,冬用皮)。为末,搽入刀口。(《摘玄方》)
5、治传染性肝炎:鸡儿肠鲜全草30g,酢浆草、地耳草、兖州卷柏各鲜全草15-3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6、治小儿热痢:鱼鳅串6g,仙鹤草9g,马鞭草9g,木通6g,紫苏6g,铁灯草6g。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7、治小便淋痛:鲜马兰30-60g,金丝草30g,土丁桂、胖大海各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8、治咽喉肿痛:马兰根、水芹菜根各30g。加白糖少许,捣烂取汁服,连服3-4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口腔炎:海金沙全草、鸡儿肠各3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处方》)
10、治急性结合膜炎:马兰鲜嫩叶60g。捣烂,拌茶油少许同服。(《常用青草药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棕黄色细根和须根。茎圆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头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马兰属马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茎有匍枝。茎直立,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叶互生;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6cm,稀达10cm,宽0.8-2cm,稀达5cm,先端钝或尖,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两面或上面具疏微毛或近无毛,薄质;上面叶小,无柄,全缘。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mm,长4-5mm;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约2mm,内层倒披针状长圆形,长达4mm,先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具缘毛;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mm;舌片浅紫色,长达10mm,宽1.5-2mm;管状花长3.5mm,管部长约1.5mm,被短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极扁,长1.5-2mm,宽约1mm,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毛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mm,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各地。
道地产区
产于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四川、云南等地。自产自销。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