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旋花根的功效与作用
旋花根,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旋花Calystegiasepium(L.)R.Br.的根。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益气补虚,续筋接骨,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劳损,金疮,丹毒,蛔虫病。
功效作用
功能
益气补虚,续筋接骨,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劳损,金疮,丹毒,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绞汁。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论旋花根益气续筋:李时珍:“旋花根细如筋,可啖,故《别录》言其久服不饥。时珍自京师还,见北土车夫每载之,云暮归煎汤饮,可补损伤,则益气续筋之说尤可征矣。”(《纲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被斫筋断:旋葍根捣汁,沥疮中,仍以滓傅之,即封裹之。(《外台》引《必效方》)
2、治头痛:篱天剑根12g,水煎服;另用叶捣烂,敷痛处。
3、治蛔虫病:篱天剑根30g,煮鸡蛋食。(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9月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植物旋花。
形态特征
旋花,又名葍藑(尔雅),旋葍(蜀本草),旋花、旋葍、筋根、续筋根、鼓子花、独肠草、美草、天剑草(本草纲目),葍子根(救荒本草),吊茄子(江西),篱天剑、饭藤子、饭豆藤、野苕(湖北),包颈草(湖南),面根藤、打碗花(贵州),狗儿弯藤(四川),打破碗花(云南)。多年生草本,全体不被毛。茎缠绕,伸长,有细棱。叶形多变,三角状卵形或宽卵形,长4-10(-15)厘米以上,宽2-6(-10)厘米或更宽,顶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戟形或心形,全缘或基部稍伸展为具2-3个大齿缺的裂片;叶柄常短于叶片或两者近等长。花腋生,1朵;花梗通常稍长于叶柄,长达10厘米,有细棱或有时具狭翅;苞片宽卵形,长1.5-2.3厘米,顶端锐尖;萼片卵形,长1.2-1.6厘米,顶端渐尖或有时锐尖;花冠通常白色或有时淡红或紫色,漏斗状,长5-6(-7)厘米,冠檐微裂;雄蕊花丝基部扩大,被小鳞毛;子房无毛,柱头2裂,裂片卵形,扁平。蒴果卵形,长约1厘米,为增大宿存的苞片和萼片所包被。种子黑褐色,长4毫米,表面有小疣。
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2600m的路旁、溪边草丛、农田边及山坡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