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雷丸的功效与作用

雷丸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21:41:48

雷丸,中药名。为多孔菌科多孔属真菌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的干燥菌核。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小儿疳积。

雷丸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杀虫消积。

主治

1、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本品驱虫面广,对多种肠道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尤以驱杀绦虫为佳。

2、小儿疳积:本品具杀虫消积之功,主入阳明经以开滞消疳。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21g。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一种蛋白水解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此酶为一条多肽链的糖蛋白,含较多的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含量较低,其中蛋氨酸含量高达31.5%。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其对酪蛋白、酯有水解作用,尚有凝乳、溶菌作用。此外,尚含雷丸多糖S-4002、钙、铝、镁等。

药理作用

本品驱除绦虫是通过该蛋白酶的作用,使虫体蛋白质分解破坏、虫头不再附于肠壁而排出;50%雷丸乙醇提取物对猪蝴、蚯蚓及水蛭有杀灭作用;在5%雷丸煎剂培养液中,经5分钟可使大部分阴道毛滴虫虫体颗粒变形;雷丸多糖S-4002有抗炎及提高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雷丸素对小鼠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本草求真》:“雷丸味苦而咸,性寒小毒,本竹余气所结,得霹雳而生,故有雷丸之号。功专入胃除热,消积化虫,故凡湿热内郁,癫痫狂走,汗出恶风,虫积殆甚,腹大气胀,虫作人声音,服之即能有效。”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钩虫病、蛔虫病,与槟榔、牵牛子、木香、苦楝皮等同用,如追虫丸(《证治准绳》);可用治蛲虫病,与大黄、牵牛子共用;可用治脑囊虫病,与半夏、茯苓等同用。

2、治小儿疳积,常配伍使君子、鹤虱、榧子肉、槟榔各等分,为末,乳食前温米饮调下,如雷丸散(《杨氏家藏方》);亦可以雷丸配伍使君子、苍术,另以鸡蛋入药蒸食。

鉴别用药

1、雷丸与使君子:二药皆为杀虫、消积、疗疳之良药。使君子甘温,既益脾胃,又能杀虫,为驱杀蛔虫之要药,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及久吸阿片成瘾所致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羸瘦倦怠,浑身疼痛等。雷丸苦寒,泻热通便杀虫。二者相须为用可泄热消积,驱杀肠虫,绝瘾止痛。但使君子善于驱蛔虫、蛲虫,主要适用于小儿蛔虫病和蛲虫病;雷丸主驱绦虫,兼驱蛔虫、钩虫,对绦虫病疗效较显著,近年用治脑囊虫病取得很好疗效。

2、雷丸与槟榔:两者皆为杀虫佳品,能驱杀三虫,其中对绦虫疗效最好。但槟榔辛苦,能开能泄,功擅消积导滞,破气除胀,行气利水,宣壅行滞,又能利气止痛,用治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寒湿脚气,胸腹胀满等;又有截疟之效,用治疟疾寒热久发不止,痰湿偏盛等。雷丸苦寒,清热泄降,杀虫消积作用,常用治驱杀绦虫、钩虫、蛔虫等以及小儿寒热,惊啼不安,痞积腹痛,小儿疳积等。

3、雷丸与芜荑:皆能杀虫,然芜荑杀蛔虫为主;雷丸则偏杀绦虫。

相关药品

囊虫丸、驱虫消食片、小儿积散、小儿奇应丸。

相关方剂

追虫丸(《证治准绳》)、小芦荟丸(《古今医鉴》)、丹参散(《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粉碎。或取原药材,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灰黄色、棕色或黑褐色。菌丝黏结成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团块,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棕红色。散在的菌丝较短,有分枝,直径约4μm。草酸钙方晶细小,直径约至8μm,有的聚集成群。加硫酸后可见多量针状结晶。

2、取本品粉末6g,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麦角甾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7:4: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4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干燥菌核呈类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直径1-3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寄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似粉状或颗粒状,常有黄棕色大理石样纹理。无臭,味微苫,嚼之有颗粒感,微带粘性,久嚼无渣。以个大断面色白、似粉状者为佳。断面色褐呈角质样者不可供药用。

饮片性状

1、雷丸:参见“药材鉴别”项。

2、雷丸片:呈不规则薄片,表面灰黄色,边沿黑褐色,质坚脆。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多孔菌科多孔属真菌雷丸。

形态特征

腐生菌类,菌核通常为不规则球形、卵状或块状,直径0.8-3.5cm,罕达4cm,表面褐色、黑褐色以至黑色,具细密皱纹内部白色至蜡白色,略带粘性。子实体不易见到。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南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地亦产。

生长环境

多生于竹林下,生长在竹根上或老竹兜下。

生长见习

雷丸是以腐生为主的兼性弱寄生菌;常生于杂竹林、桐、枫香、胡预子等植物的魔根旁,喜生长于透气性良好、pH5.8的砂砾性土中。菌丝生长适温为25-30℃。用麸皮培养含水量在60%以上较易生长。

栽培技术

选择疏松干燥,排水性良好的土壤种植,挖坑深50cm,长宽100cm×70cm,坑底铺一层腐殖土和半腐烂的木材2-3cm厚,分层接放枫香、青冈、杨树粟树、马桑等树种的段3-9根,将鲜雷丸打猝,分一层或二层撒在木段上接种,每坑用种雷丸250g用枯枝落叶填满空隙,盖腐殖土6-9cm厚,上边盖细泥,使略高于地面呈瓦背形,以利排水。春、秋两季均可植种,但以复初最好。种后10d菌丝可长满平节木材,呈白色丝状,20d后可布满木段,并开始发头,40d后已有小舌丸如算盘珠大小,颜色淡红。切忌在竹林内接种雷丸以免影响竹林生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