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华蹄盖蕨,中药名。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AthyriumsinenseRupr.的根茎。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驱虫之功效。用于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驱虫。
主治
用于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相关论述
《华山药物志》:“清热,解毒,止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钩虫病、蛔虫病:中华蹄盖蕨15g,乌梅9g,大黄6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
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直立,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深褐色、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的鳞片;叶簇生。能育叶长35-92厘米;叶柄长10-26厘米,基部直径1.5-2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秆色,略被小鳞片;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5-6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羽片约15对,基部的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无柄,基部2-3对略缩短,基部一对长圆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对称,截形或近圆形,一回羽状;小羽片约18对,基部一对狭三角状长圆形,长8-10毫米,宽3-4毫米,钝尖头,并有短尖齿,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下侧阔楔形,并下延在羽轴上成狭翅两侧边缘浅羽裂;裂片4-5对,近圆形,边缘有数个短锯齿。叶脉两面明显,在小羽片上为羽状,侧脉约7对,下部的三叉或羽状,上部的二叉或单一。叶干后草质,浅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和羽轴下面禾秆色,疏被小鳞片和卷曲的、棘头状短腺毛。孢子囊群多为长圆形,少有弯钩形或马蹄形,生于基部上侧小脉,每小羽片6-7对;在主脉两侧各排成一行;囊群盖同形,浅褐色,膜质,边缘啮蚀状,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云南小膜盖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阴地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银粉背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长柄蕗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长尾复叶耳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铁蕨鸡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青溪鳞毛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富贵蕨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东方乌毛蕨叶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