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老蜗生的功效与作用
老蜗生,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lupulina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
主治
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药理作用
凝血作用。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治喘咳,痔血或大肠出血,黄疸。”
2、《湖南药物志》:“凉血解毒。用于夜盲,白血病,热证喘咳,指疔,黄蜂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蛇咬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天蓝苜蓿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指疔:天蓝苜蓿全草加盐、醋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毒蛇咬伤:天蓝苜蓿、苦参各15g。捣烂外敷。(《河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60cm,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具长柄;完整小叶宽倒卵形或菱形,长、宽均为1-2cm,叶端钝圆,微凹,叶基宽楔形,边缘上部具锯齿,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小叶柄短;托叶斜卵形,有柔毛。10-15朵花密集成头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棕色。荚果先端内曲稍呈肾形,黑色,具网纹,有疏柔毛。种子1粒,黄褐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苜蓿属天蓝苜蓿。
形态特征
天蓝苜蓿,又名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全株被柔毛或有腺毛。主根浅,须根发达。茎平卧或上升,多分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长可达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戟状,常齿裂;下部叶柄较长,长1-2厘米,上部叶柄比小叶短;小叶倒卵形、阔倒卵形或倒心形,长5-20毫米,宽4-16毫米,纸质,先端多少截平或微凹,具细尖,基部楔形,边缘在上半部具不明显尖齿,两面均被毛,侧脉近10对,平行达叶边,几不分叉,上下均平坦;顶生小叶较大,小叶柄长2-6毫米,侧生小叶柄甚短。花序小头状,具花10-20朵;总花梗细,挺直,比叶长,密被贴伏柔毛;苞片刺毛状,甚小;花长2-2.2毫米;花梗短,长不到1毫米;萼钟形,长约2毫米,密被毛,萼齿线状披针形,稍不等长,比萼筒略长或等长;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顶端微凹,冀瓣和龙骨瓣近等长,均比旗瓣短:子房阔卵形,被毛,花柱弯曲,胚珠1粒。荚果肾形,长3毫米,宽2毫米,表面具同心弧形脉纹,被稀疏毛,熟时变黑;有种子1粒。种子卵形,褐色,平滑。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
生长环境
多生于海拔400-1400m的荒山路边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