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青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青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8 19:16:26

青木香,中药名。为马兜铃科属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和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干燥根。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胸胁、脘腹疼痛,泻痢腹痛,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

青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

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

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

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并含马兜铃酸、青木香酸、木兰花碱、尿囊素、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药理作用

青木香煎剂对多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其所含木兰花碱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明显;青木香总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大肠、变形等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马兜铃酸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研究证实,马兜铃酸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

2、《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脯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

3、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相关配伍

1、青木香配川楝子:青木香辛苦性寒,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之功;川楝子苦寒行气止痛,杀虫。二药配伍,其理气止痛、清热之功增强。适用于肝胃气痛兼热者。

2、青木香配木香:青木香辛苦性寒,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木香苦辛性温,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青木香偏于归肝经,木香偏走胃经;青木香擅长疏肝和胃,木香长于行脾胃气滞。二药配伍,行气止痛之功增强。适用于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泻痢腹痛等。

鉴别用药

青木香与木香:二药名称相似,但非一物。均为苦辛之品,均具有行气止痛之功,用治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泻痢腹痛。但青木香归肝胃经,善行肝胃气滞,擅治肝胃气滞之胸胁胀痛、脘腹胀痛,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之泻痢腹痛,又可解毒,辟秽,消肿,降血压,又可用治痈疮疔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及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的要药,多用治脾胃气滞、湿热泻痢后重及黄疸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马兜铃:根圆柱形或稍扁,略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坚脆,折断面形成层环隐约可见,皮部淡黄色,木射线宽广,乳白色,木质部束谈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香气特异,味苦。

2、北马兜铃:根与马兜铃根基本相似,唯体形较小而稍扁。均以条粗、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圆形或扁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有类白色与黄棕色相间排列的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间有明显的黄棕色环纹(形成层),俗称“菊花心”。周边黄色或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常见伪品

1、混淆品:

异叶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kaempferiWilld.f.heterophylla(Hemsl)S.M.Hwang的干燥根。形态特征见青风藤项下。

2、伪品:

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heleniumL的干燥根。根呈圆锥形,略弯曲,长达20cm,有时切成不规则的块或长段,直径0.5-2cm。表皮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头粗大,顶端有稍凹陷的茎痕及红棕色叶柄残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气微香,味苦、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马兜铃和北马兜铃。

形态特征

1、马兜铃:草质藤本。根圆柱形。茎柔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2cm,柔弱;叶片卵状三角形、长圆状卵形或戟形,长3-6cm,基部宽1.5-3.5cm,先端钝圆或短渐尖,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稍扩展;基出脉5-7条,各级叶脉在两面均明显。花单生或2朵聚生于叶腋;花便长1-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脱落;花被长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成一长管,管口扩大成漏斗状,黄绿色,口部有紫斑,内面有腺体状毛;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渐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钝;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于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头状凸起,裂片先端钝,向下延伸形成波状圆环。蒴果近球形,先端圆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空间6瓣开裂;果梗长2.5-5cm,常撕裂成6条。种子扁平,钝三角形,边线具白色膜质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北马兜铃:草质藤本。叶纸质;叶柄柔弱,长2-7cm;叶片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3-13cm,宽3-10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两侧裂片圆形,下垂或扩展,边全缘;基出脉5-7条。总状花序有花2-8朵生于叶腋;花序梗和花序轴极短或近无;花梗长1-2cm,小苞片卵形,具长柄;花被长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狭呈一长管,内面具腺体状毛,管口扩大呈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有时边缘下翻或稍2裂,另一侧渐扩大成舌片;舌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具延伸成1-3cm线形而弯扭的尾尖,黄绿色,常具紫色纵脉和网纹;花药贴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圆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状圆环。朔果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6.5cm,先瑞圆形而微凹,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6瓣开裂;果便下垂,随果开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有小疣点,具浅褐色膜质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1、马兜铃: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北马兜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江西、山东、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道地产区

1、马兜铃: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2、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

生长环境

1、马兜铃:生于山谷、沟边阴湿处或山坡灌丛中。

2、北马兜铃:生于山野林绿,溪流两岸,路旁及山坡灌丛中。

生长见习

喜冷凉湿润的气候,耐寒,耐旱,怕涝,忌阳光照射。宜在湿润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种植。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当果实绿变黄色时分批采摘,过晚果实开裂。种子不耐干藏,采收后应立即播种或将种子埋于湿沙中,放阴凉处保存。若于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种种子发芽不整,在10-2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高。也可在收获后用赤霉5×10-4浸种1d后放温室沙藏。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直播与育苗均可。育苗,在苗床上开条沟,行距25cm,沟深36cm,播幅10cm,将种子播下,覆土轻压,加盖稻草,以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除去盖物,1h㎡月种子15-22.5kg。至次年4月,按行株40cm×30cm开穴定植。直播用穴播或条播法。

病虫防治

马兜铃凤蝶严重时将叶子吃尽。冬季应清理田园,消灭越冬蛹,4-9月凤蝶发生期,当1-2龄幼虫群集危害时,用20%杀灭菌脂乳油2000倍液喷雾。此外,还有象鼻虫、斜纹夜蛾、金斑夜蛾、蚜虫等为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