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洋蓍草的功效与作用
洋蓍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蓍AchilleamillefoliumL.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痛经,痈肿疮毒,痔疮出血。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活血,止痛,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血瘀痛经,痈肿疮毒,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
2、抗炎作用。
3、其他作用:降血压、退热作用。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调经。主治蛇、犬咬伤,疮疖痈肿,无名肿毒,跌打损伤,月经不调,阴虚骨蒸。”
2、《*中草药》:“散瘀,祛风,止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千叶蓍15g,土当归9g。水煎服。并取千叶蓍适量,煎水熏洗患部。(《*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状茎短;茎直立,具纵沟棱,疏被贴生长柔毛。叶条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具不等长的缺刻状锯齿,裂片和齿端有软骨质小尖头,两面疏生长柔毛。头状花序多数,集成伞房状;总苞钟状,长4-5mm;总苞片3层,宽披针形,先端钝,边缘膜质,褐色,疏被长柔毛;舌状花7-8,白色,舌片卵圆形,长1.5-2mm,顶端有3小齿;管状花白色,长2-2.5mm;瘦果宽倒披针形,长约3mm。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蓍。
形态特征
蓍,又名千叶蓍、欧蓍。多年生草本,具细的匍匐根茎。茎直立,高40-100厘米,有细条纹,通常被白色长柔毛,上部分枝或不分枝,中部以上叶腋常有缩短的不育枝。叶无柄,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近条形,长5-7厘米,宽1-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叶轴宽约1.5-2毫米,一回裂片多数,间隔1.5-7毫米,有时基部裂片之间的上部有1中间齿,末回裂片披针形至条形,长0.5-1.5毫米,宽0.3-0.5毫米,顶端具软骨质短尖,上面密生凹入的腺体,多少被毛,下面被较密的贴伏的长柔毛。下部叶和营养枝的叶长10-20厘米,宽1-2.5厘米。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直径2-6厘米的复伞房状;总苞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疏生柔毛;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椭圆形至矩圆形,长1.5-3毫米,宽1-1.3毫米,背中间绿色,中脉凸起,边缘膜质,棕色或淡黄色;托片矩圆状椭圆形,膜质,背面散生黄色闪亮的腺点,上部被短柔毛。边花5朵;舌片近圆形,白色、粉红色或淡紫红色,长1.5-3毫米,宽2-2.5毫米,顶端2-3齿;盘花两性,管状,黄色,长约2.2-3毫米,5齿裂,外面具腺点。瘦果矩圆形,长约2毫米,淡绿色,有狭的淡白色边肋,无冠状冠毛。花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各地庭院多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湿草地、荒地及铁路沿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