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阔叶垂头菊的功效与作用
阔叶垂头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丛叶垂头菊CremanthodiumstenactiniumDielsexLimpr.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痈疽肿毒,湿疹瘙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痈疽肿毒,湿疹瘙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主治痈疽肿毒,外伤感染,烧伤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烧伤及创伤伤口久溃不敛:膜苞垂头菊100g,蒲公英100g,火绒草100g,共研粗粉。一次2-3g,一日3次,煎服。《中华藏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7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丛叶垂头菊。
形态特征
丛叶垂头菊,又名膜苞垂头菊。多年生草本,全株灰绿色或蓝绿色。根肉质,直径3-4毫米,多数。茎单生,直立,高40-50厘米,最上部被褐色有节柔毛,余者均光滑,基部直径1.1厘米,被枯叶柄包围。丛生叶与茎基部叶具宽柄,柄长4-8厘米,宽达2.5厘米,光滑,基部具宽鞘,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15厘米,宽2-6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圆,全缘,基部渐狭成柄,柄与叶片间有时无明显界线;茎生叶5-6,互相密接,直立,筒状抱茎,中下部者长圆形,长4-8厘米,先端钝,有尖头,最上部者膜质,苞叶状,先端钝。头状花序辐射状,下垂,1-13,通常排列成总状花序,稀单生;花序梗长0.5-8厘米,被褐色有节柔毛;总苞半球形,长1.3-1.5厘米,宽1.5-3厘米,被褐色有节柔毛,或脱毛近光滑,基部被膜质卵形苞片,总苞片12-16,2层,椭圆形或长圆形,宽6-8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内层具宽的膜质边缘。舌状花淡黄色,舌片线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2.5毫米,先端长渐尖,管部长约5毫米;管状花黄色,长约10毫米,管部长约3毫米,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未熟)长约4毫米,光滑。花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水边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