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凤仙根的功效与作用
凤仙根,中药名。为凤仙花科风仙花属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根。具有活血止痛,利湿消肿的功效。主治跌扑肿痛,风湿骨痛,白带,水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止痛,利湿消肿。
主治
跌扑肿痛,风湿骨痛,白带,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3-6g;或浸酒。外用:捣敷。
化学成分
根含醌类:指甲花醌,2-甲氧基-1,4萘醌,亚甲基3,3′-双指甲花醌。还含东莨菪素,异秦皮定,菠菜甾醇。
相关论述
1、《纲目》:“冶鸡、鱼骨鲠,误吞铜铁,杖扑肿痛。散血通经,软坚透骨。”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崩带,风湿瘫痪,筋骨疼痛。”
3、《岭南采药录》:“去红肿之毒。浸酒甚佳。”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扑伤,红肿紫瘀,溃烂:凤仙根、茎捣敷。(《本草正义》)
2、治骨鲠喉:金凤花根,嚼烂噙下,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损齿,鸡骨尤效。(《世医得效方》)
3、治水肿:(凤仙)鲜根每次4-5个,炖猪肉吃。3-4次效。(《泉州本草》)
4、治白带:凤仙花根30g,墨鱼30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根部,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凤仙花科风仙花属植物凤仙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5-9对。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肋有龙骨突;翼瓣宽大,有短柄,2裂,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宽斧形,先端2浅裂;唇瓣舟形,被疏短柔毛,基部突然延长成细而内弯的距;花药钝。蒴果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密生茸毛。种子多数,球形,黑色。
分布区域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见习
适应性较强,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一般土壤都可种植,但以疏松肥沃的壤土为好,涝洼地或干旱瘠薄地生长不良。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3-4月播种,穴播、条播、撒播均可,按行距30cm开浅沟,沟宽20cm,深1-1.5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1.5cm,稍加镇压,保持土壤湿润。当温度25℃左右时,4天左右即开始出苗。
病虫防治
1、白粉病,为害叶、花、果,发病初期喷胶体硫或甲基托布津液。冬末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2、红天蛾,幼虫为害叶。忌连作及与同科作物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