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大榆蘑的功效与作用
大榆蘑,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榆干侧耳Pleurotusulmarius(Bull.exFr.)Quél.、白黄侧耳Pleurotuscornucopiae(Paul.exPers.)Roll.、灰白侧耳PleurotusspodolencusFr.的子实体。具有滋补强壮,止痢的功效。主治虚弱萎症,痢疾,肺气肿。
功效作用
功能
滋补强壮,止痢。
主治
虚弱萎症,痢疾,肺气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研末。
药理作用
1、抗菌:榆耳子实体浸提液能抑制痢疾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
2、抗癌:灰白侧耳的热水提取物对肉瘤S180抑瘤率为72.3%。
3、营养价值:对五种侧耳子实体进行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品种不同,营养价值差别较大。以菌盖比较,生物效价及营养指数,均以灰白侧耳最高。以菌柄比较,则以糙皮侧耳最高。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滋补强壮。主治虚弱、萎症,痢疾。”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止痢。”
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阳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虚弱萎症:大榆蘑15g,泡酒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痢疾:榆蘑30g,焙干,研细末,日服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剪成小块。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榆干侧耳:菌盖半球形或平展,直径7-15cm,中部橙黄色,边缘波状,浅黄色,表面光滑,有时龟裂;肉质。菌肉厚,白色。菌褶宽,较稀,白色或类白色。菌柄偏生,常弯曲,长4-9cm,直径约2cm,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密生绒毛,中实。气微,味淡。2、白黄侧耳:菌盖扁半球形、扇形或漏斗形,直径4-12cm,白色、淡黄色或淡褐色,边缘波状,常开裂。菌肉薄,类白色。菌褶宽,类白色,有脉络相连,在菌柄上形成隆纹。菌柄偏生或侧生,长2-10cm,直径0.5-1.5cm,类白色。光滑或基部有绒毛。气微,味淡。3、灰白侧耳:菌盖圆形,中间微凹陷,直径3-7.5cm,黄白色或黄褐色,表面光滑。菌肉厚,白色。菌褶稍宽或稍稀,白色。菌柄偏生或近侧生,长4-11cm,直径0.8-1.8cm,白色,中实。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白蘑科真菌榆干侧耳、白黄侧耳、灰白侧耳。
形态特征
1、榆干侧耳:菌盖肉质,宽11-15cm。半球形,渐平展,盖面平滑,初期白色,后*为佛手黄色或带褐色,往往有网状龟裂;盖缘波状。菌肉厚,白色。菌褶弯生,宽,疏,白色至淡土黄色。菌柄偏生,长4-10cm,粗1-2cm,同粗或基部膨大,白色稍带淡黄色,密生软毛,中实,常弯曲。孢子印白色。孢子球形或近球形,无色,光滑,直径5-6μm。2、白黄侧耳:菌盖直径5-12cm。凸出型,幼小时边缘内卷,老熟时或多或少下凹;表面平滑,向边缘处增厚且渐狭成一短菌柄;菌盖常十分不整齐且边缘呈波状,以老熟时最为明显;十分坚固,颜色变化较大,白色、微黄色、灰色至淡褐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宽,延生。菌柄偏生或侧生,长短不一。孢子印玫瑰紫色;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光滑,(7-14)μm×(4-5)μm。3、灰白侧耳:菌盖宽3-7.5cm。圆形,后渐展开;盖面光滑,白色,中部微凹,淡黄色,干后黄褐色。菌肉厚,白色,味柔和。菌褶延生,密至稍稀,幅稍宽,白色。菌柄偏生至近侧生,长4-11cm,粗0.8-1.8cm,圆柱形,中实,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圆柱形,光滑,无色,(7-8.5)μm×4μm。
分布区域
1、榆干侧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青海等地。2、白黄侧耳: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四川等地。3、灰白侧耳:分布于吉林、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1、榆干侧耳:生于榆树及其他阔叶树树干上。2、白黄侧耳:生于阔叶树腐木上。3、灰白侧耳:丛生于阔叶树腐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