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药用小阴地蕨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小阴地蕨,中药名。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BotrychiumofficinaleChing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南川、天全、丹巴等地,为四川特有种。具有解毒,散结,清热止咳之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瘰疬结核,肺热咳嗽。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散结,清热止咳。
主治
疮痈肿毒,瘰疬结核,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消肿,止咳。治疮毒,淋巴结肿,肺热咳嗽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疮毒:药用小阴地蕨15g,忍冬藤15g。煎服。并取适量捣敷患处。(《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淋巴结肿:药用小阴地蕨15g,蛇莓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3、治肺热咳嗽:药用小阴地蕨15g,金荞麦15g,丝瓜藤10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全草,长20-40cm。根茎粗壮而短,肉质。根茎上簇生多数须根。根茎及须根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叶柄樱红色,有纵纹,营养叶柄长3-8cm,较孢子叶柄细而短。叶片三角形,3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群集成圆锥状,长5-10cm,孢子囊棕褐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
形态特征
药用阴地蕨,又名独脚苗。根状茎短而直立,相当粗,具一簇很粗肥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高3-4厘米,淡白色,干后扁平,宽4-6毫米。营养叶长18-22厘米,柄长10-12厘米,宽约4-5毫米,光滑无毛,或略有少数疏毛,基部呈淡白色(由于深埋土中的缘故);叶片为五角状三角形,高9-11厘米,阔10-14厘米,短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分裂,上部二回羽状分裂;侧生羽片5-6对,几对生或互生,张开,有长柄,下部二对相距2厘米,彼此密接,基部一对羽片最大,长6-8厘米,基部宽5-5.5厘米,三角形,短渐尖头,柄长1.2-1.8厘米,基部二回羽状,向上为二回羽裂;一回小羽片4-5对,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3.5-4厘米,宽2.5-3厘米,卵状三角形,几为钝头,有柄,基部近心脏形,柄长约5毫米,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2-4对,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1.5厘米,阔约8毫米,长卵形,有短柄或无柄,钝头。略为浅裂或几全缘,其余各小羽片向上缩小。第二对羽片向上逐渐缩小,长圆形,长4-6厘米,宽2.5-3.5厘米,短渐尖头,基部不等,近心脏形,有柄(长约3-5毫米),二回羽裂,一回小羽片4-5对,下先出,无柄,长卵形;所有末回小羽片几为全缘,或略为波状,稍具疏钝齿。叶质地为厚草质,干后淡绿色,表面皱凸不平,叶轴光滑或具少数疏毛。叶脉不见。孢子叶远比营养叶高,长达30-34厘米,柄长20厘米左右,光滑,宽4-6毫米,孢子囊穗长10厘米左右,宽4厘米,圆锥状,2-3回羽状,光滑无毛,一回羽穗疏松,张开。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南川、天全、丹巴等地,为四川特有种。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2100m的竹林或灌丛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