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植物百科2022-02-14 17:26:24

金钱橘的栽培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金钱橘果皮易剥,瓤瓣易分,汁胞饱满,水分充足,含酸很少;鲜食味甜化渣爽口。然而金钱橘有些什么功效呢?金钱橘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您一定也想了解吧。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金钱橘的功效:

成分:金橘和金弹的果实和花瓣都含金柑甙,金橘果实所含的维生素C-80{bf}存在于果皮中。

性味:金钱橘味甘、酸、辛,性微温。

归经:金钱橘入肺、胃、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理气解郁。主治:肺气不宣,咳嗽咯痰;肝胃气滞,胸胁胀痛,饮食减少等。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金钱橘的作用:

一、金钱橘的营养价值

金钱橘含丰富的维生素A,可预防色素沉淀,增加皮肤光泽与弹性,减缓衰老,避免肌肤松弛生皱,食用金桔是很好的一种延缓衰老的方法。同时可预防文明病,如血管病变及癌症,更能理气止咳、健胃、化痰,预防哮喘及支气管炎。

中医认为实具有理气,解郁,化痰,止渴,消食,醒酒的功效。金桔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适宜胸闷郁结,不思饮食,或伤食饱满,醉酒口渴之人食用;适宜急慢性气管炎,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直管硬化者食用。脾弱气虚之人不宜多食,糖尿病人忌食。凡口舌碎痛,齿龈肿痛者忌食。

二、金钱橘作用

1.美容护肤

金桔可预防色素沉淀、增进皮肤光泽与弹性、减缓衰老、避免肌肤松弛生皱。

2.开胃生津

金桔作为食疗保健品,金桔蜜饯可以开胃,饮金桔汁能生津止渴,加萝卜汁、梨汁饮服能治咳嗽。金桔药性甘温,能理气解郁,化痰。

3.预防慢性病

金桔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4.防感冒

金桔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

5.消食醒酒

适宜胸闷郁结,不思饮食,或伤食饱满,醉酒口渴之人食用。

金钱橘适当食用可增进食欲,但如食用不当反而无益。每天吃三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过量摄入维生素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胃肠、肾、肺功能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诱发腹痛、腰膝酸软等病状。有些孩子多吃橘子会上火,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时,应停食1-2周再吃。

三、实用偏方

1.金橘嚼食,用于咳嗽咯痰,百日咳;肺寒咳嗽,可用拍破,同生姜用沸水浸泡饮服;肺热咳嗽,用本品同萝卜绞汁服。

2.单用鲜金橘生食或蜜渍,或与山楂、麦芽煎水服。用于食积气滞,脘腹痞闷,饮食减少。

3.单用蜜渍金橘,或与佛手、代代花用沸水浸泡,加白糖调味服。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闷或疼痛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金钱橘的注意事项:

金钱橘不宜多吃,容易“上火”

金钱橘中含有大量糖分,吃1千克金钱橘能产生1400卡热量。当过多吃橘子后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及时转化为脂肪贮存,人体活动的需求又消耗不掉时,就会造成体内热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引起肌体功能的紊乱而出现舌干燥、咽喉痛、便秘等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吃橘子会上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橘子病”。

金钱橘的功效与作用:开胃生津

金钱橘的知识扩展:

金钱橘的选购

好的金橘呈色泽闪亮的橘色或深黄色;橘子底部是灰色的小圆圈;从侧面看,有长柄的那一端是凹进去的。过于成熟的苍黄色、青涩的绿色以及表皮有孔的橘子都是不及格的。底部不是小圆圈而是小圆点的以及长柄那端是突出的一般都是比较酸的。皮薄,透过橘皮能闻见阵阵清香,用手轻捏表皮会冒一些油出来的也是好橘子。

金钱橘的存储

保存桔子可以用水溶解少量小苏打,然后把金橘放入小苏打水中浸一下,拿出来让它自然风干后,小苏打水就在金橘表面形成了保护膜,再装进保鲜袋中密封保存即可,这样处理过的金橘可保存1~3个月。

一般食用不完需要保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即可。

金钱橘的食用方法

1.金橘皮色金黄、皮薄肉嫩、汁多香甜。它皮肉难分,洗净后可连皮带肉一起吃下。

2.吃金钱橘前後一小时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中之蛋白质遇到金钱橘中之果酸会凝固,不易消化吸收,会腹胀难过。

3.饭前或空腹时亦不宜多吃金钱橘,因所含有机酸会刺激胃壁黏膜,胃部会有不适感。

4.喉痛发痒、咳嗽时,喝金钱橘茶时不宜加糖,糖放多了反易生痰。

5.治慢性支气管炎用金钱橘加冰糖隔水炖服。

6.治消化不良用金钱橘、焦麦芽、焦山楂水煎服。

7.治慢性肝炎可用金钱橘与半枝莲熬成浓汁,加糖服用。

8.胃部冷痛可用金钱橘、吴茱萸水煎服。

9.用金钱橘、藿香、生姜同煎,可治疗受寒恶心,用金钱橘与党参煎汤代茶饮,则能安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