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诊疗 >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

植物诊疗2022-04-20 13:51:06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花草树木被种植在城市的角角落落,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袭击,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等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当前园林植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严格检疫、加强管理、栽培预防、天敌控制、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改进施药技术等多项综合性防治策略。供业内同行参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以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为基础,是以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它是以园林植物为对象,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诊断、识别、发生规律、调查测报和综合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科学。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绿化在人们生活中也日益重要。但是在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袭击,使其失去观赏价值及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等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丰富的花卉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这些园林植物不仅能创造适宜于人类生活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花、草、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园林植物病虫害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般情况下,病害和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和根腐等现象,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虫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种逐年退化,终至全部毁种,或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和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加上现有森林资源日益耗损,深感花卉资源和森林资源之不足。因此,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在努力扩大国家园林植物与森林资源的同时,对病虫害防治均制定了具体的法规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减少病虫害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因而,掌握和贯彻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2 当前面临的问题

2.1 引进的植物品种单一,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条件

九十年代以来,城市引进的草坪植物多为禾草类(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和白三叶草,行道树主要是白蜡,缺乏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这种人工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物与环境、植物与植食者(包括多种生物)和天敌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很难建立起来。这个时期,刚入侵的病虫害由于缺乏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制约,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就会在这些充沛而且连续的植物食料上迅速生长养殖,造成大发生。如1998年和1999年郑州市冷季型草坪银纹夜蛾。

2.2 防治手段单一

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农药,因其使用方法简单,见效快,效果好,特别是当病虫害大发生时,化学防治往往成为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许多弊端,使用不当能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药害。缺乏生态环境的总体观念,往往忽略综合治理,尤其是生物防治和其他无公害防治技术,影响了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天敌等自然控制作用被削弱,导致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再度猖獗。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使某些害虫、病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造成用药浓度越来越大,安全性越来越小,防治越来越困难。另外,陈旧的施药方式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引起市民普遍的关注。

2.3 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

植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构日见复杂,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往往会受到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的影响,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也时刻影响着植物生长,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

3 防治策略

3.1 进行严格的检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工作是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侵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进入了—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园林部门间的种苗交换日益频繁。在引进或输出植物材料时,要把进苗地区尚未发现、养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发现传入的要就地*和消灭。象松干蚧、松干线虫病、根结线虫、根瘤病、潜叶蝇等等病虫害均易随苗木传播。因此,在苗木引种调运过程中均需要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

3.2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越冬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3 栽培管理预防法

   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3.1 选育抗病虫害品种 结合本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育抗病、虫的园林植物品种如银杏、广玉兰等等,并在育苗、出苗时严把病虫携带关,这是防治园林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3.2 适地适树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

3.3.3 合理的肥水措施 观赏植物若使用有机肥应充分腐熟,这样可把有机物中的病原物及害虫彻底杀死。使用无机肥时,氮、磷、钾的比例要合理,适量地增施磷、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观赏植物无论是浇水方法还是浇水的量、时间等,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喷灌和滋水等方式会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地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这样可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3.3.4 加强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 及时修剪,以增强树势,结合修剪清除被病虫感染的植株、病枝及剩余物,以减少病虫来源。

3.3.5 清洁园圃 大多数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园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因此在冬季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各种病虫源。许多杂草是植物病害的野生寄主,如车前草等杂草是根结线虫的野生寄主。杂草丛生还提高了小气候的湿度,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

3.3.6 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杀死在树皮里越冬的螨类、蚧类等,还能阻止翌年天牛成虫产卵,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

3.4 推广应用天敌防治技术 无公害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是今后防治虫害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园林植物虫害防治中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还有利用黑光灯、性外激素、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消灭害虫,或使其产生遗传性生理缺陷,导致雄虫不育,提高防治害虫的水平和效果。

3.4.1 以虫治虫 通过保护和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来防治害虫,如利用土耳其扁谷盗防治柏小蠹;利用赤眼蜂防治国槐尺蠖;利用红缘瓢虫防治草履蚧等等。

3.4.2 以鸟治虫 保护和利用益鸟来防治害虫,如利用啄木鸟防治双条杉天牛;利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家禽也可利用,如养鸡防治国槐尺蠖。

3.5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植物杀虫剂

3.6 物理机械防治法 根据害虫的某些习性,使用工具、设备或创造害虫所喜欢的物质条件,利用光、热、辐射等机械、物理以及人工防治等方法防治害虫。此法因简便易行,又元污染,特别适合于城市园林。

3.6.1 灯光诱杀 利用夜蛾、刺蛾、毒蛾、螟蛾、枯叶蛾、叶蝉、金龟子成虫等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设置黑光灯在其成虫发生盛期进行诱杀。

3.6.2 潜所诱杀 利用害虫(如柳毒蛾幼虫、松毛虫、叶螨等)秋季下树越冬的特性,在树干上绑扎草绳,引诱害虫在其中越冬,翌春解下草绳可杀灭害虫。

3.6.3 以激素治虫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作为引诱剂,诱杀害虫。目前已经人工合成的昆虫性激素化合物达1000多种,其中商品化的有280种,在我国棉红铃虫、棉铃虫、梨小食心虫等性外激素已被广泛用于虫情预报。

3.7 人工防治

   刮除树干或建筑物上的舞毒蛾卵,挖出槐树附近松土里的国槐尺蠖蛹,采摘杨天社蛾的虫包,震落捕杀国槐尺蠖、油松毛虫、天幕毛虫的幼虫,刮除树干上的介壳虫,剪除病枝、病叶等。

3.8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选择性强、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主要作用解决突发或大面积严重发生病虫害。其优点是功效快,便于机械化和大面积应用,受影响的因素较少,但也存在着杀伤天敌、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首先必须对农药及其剂型、防治对象及农药的各种使用手段、农药的毒性等具备正确的认识;其次,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类农药的性能,明确农药对被保护植物的影响(如刺激生长发育,植物的耐药性和产生药害的条件等),调查分析病虫等在各个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以及气象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风等耐病虫等发生、发展和对农药发挥作用的影响等。第三,必须为使用农药准备好所需的各种条件和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洲。

3.8.1 抓住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气象的变化直接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 就温度而言,大多数农药适宜的施药温度是2O~3O℃,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一般应选择上午1O时以前或下午15时以后的晴天时间施药,降雨对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较大,雨水可冲淡、冲刷掉叶面上的药剂,如在喷药后24h内下雨需要重新喷药。

3.8.2 抓住病虫害最薄弱的环节和最有利于大量杀伤的时机施药 一般病害在整个侵染循环或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农药的反映和敏感程度有显著差别,病害在发病初期或病菌孢子萌发侵入植物阶段,是他生活史中最薄弱的环节,对药剂比较敏感,抗药能力最弱,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害虫在初孵化至3龄之前抗药性最弱,特别是卵孵化期和幼虫的蜕皮期是施药的最佳时期。

3.8.3 要抓住保护对象对药剂不敏感期施药 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的植物对农药的反应不同,幼苗、开花阶段耐药力较差,长势很弱、营养不良的植物就更易产生药害。

3.8.4 抓住天敌的安全期施药 在病虫害防治中要注意保护天敌,以维护生态平衡。如在天敌昆虫的卵期或蛹期施药则可以达到控制害虫保护天敌的目的。

3.8.5 对可以兼治的病虫害。要实行兼治,尽量减少用药次数 避免污染环境和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准确掌握每种药剂对每个防治对象的使用浓度和极限浓度。

3.8.6 要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尽量减缓防治对象抗药性的产生,同时根据防治目的,选择适宜的农药剂型来提高防治效果 对于不同的防治对象,应根据它的特点、植物和环境等因子选用不同的药剂剂型进行防治。如防治食叶害虫,一般采用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地下害虫一般采用粉剂、乳剂等配成毒土处理土壤等等。

3.9 改进施药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1%~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