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1
棉花化控轻点好还是重点好?看不同长势棉花应该如何化控
很多地方的棉农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不同程度上导致植株徒长旺长、果节拉长、赘芽丛生,棉株"高、大、空",因田间郁闭度大而造成蕾铃脱落严重、烂铃增多、虫害较重(由于喷药难以喷匀所致),且棉株遇风雨易发生倒伏,损失较大。
化控误区如下:(一)化控偏晚
大部分棉农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药量掌握不准", 棉株"打住了"),要"等"棉株长旺了的时候才"狠控",结果是――要么是"控不住了",植株猛窜;要么就是一下子"控的不长了",再用肥催、用药解。由此造成棉株忽而猛长、忽而近乎停止生长,使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不和谐,果枝和蕾铃分布不均匀。打个比喻,如此做法就好比一辆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急刹车,不管刹得住车、刹不住车,都会让汽车(棉株)"很受伤"!其实呢,就像汽车一直保持中速行驶既安全又省油一样,对棉株采取"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始终保持棉株的壮而不旺、稳健生长才是一种最佳状态!
(二)化控次数偏少
棉花由于前期低温,有些年份5月还出现多雨情况,棉花蹲苗时间很长,有的年份将近一个月棉花都不怎么长,这时间很多棉农都不敢打缩节胺,不光不控还用各种激素加尿素及叶面肥刺激棉花生长,在棉花进入6月后看到棉花开始节间拔长了再狠控,有些棉农甚至会播完种后等到打顶前才重控一次,这种情况会推迟现蕾,增加棉铃落桃的风险。
(三)化控产品选用不当当前市场上有很较多诸如"缩节白金"、"三不管"之类的化控产品,宣传说的多好多好,可是真的"神奇"吗?!其实不然,这些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肥料类加配缩节胺的,二是肥料类加配矮壮素的。但问题上,由于矮壮素原料成本明显低于缩节胺,市场上以第二类产品较多。同时,很大一部分农药经销商"为了赚钱而赚钱",过于追逐高额利润,导致此类产品的使用成本偏高、棉农使用次数偏少,直接影响了化控效果。
三、优点
缩节胺通用名称为甲哌嗡(Mepiquatchloride),又名甲哌啶、调节安、助壮素等。缩节胺粉剂的有效含量为≥98%.
一般在使用后3-5天发挥效果,持效期达15-25天(因使用量、降雨量、品种的敏感程度、长势等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注意,因高含量粉剂不易配兑、使用剂量不易掌握,往往会发生"棉苗打住了"的情况,一般在棉花中后期使用为好。
总而言之,缩节胺化控的良好效果可以概括为"三减少、五提高":即减少蕾铃脱落、减少虫害发生、减少烂铃、提高抗旱性、提高耐涝性、提高抗早衰能力、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四、化控要点
化调必须综合考虑品种、地力、水肥、棉花长势长相、密度、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化调时间及用量,笔者总结在实践中良好经验,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要早、二要少、三要勤":
一要"早":早化控利于为今后实现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础。一般可在棉花8-10片叶的现蕾初期,开始进行第一次化控。注意初次使用的用药量不可太大,以不出现明显抑制效果为佳,为确定下次使用量打好基础。
二要"少":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对棉花的强烈抑制,应掌握"少吃多餐"。在实践中,使用缩节胺"把一次的量分成两次或三次使用"效果最佳(可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水稀释后再施用)。
三要"勤":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又要达到理想的化控效果,自然少不了一个"勤"字。化控一般不必单独使用,可结合棉花防治蚜虫、螨、棉蝽象、棉铃虫和预防病害时混用,或者结合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混用(注:除了不可与赤霉素混用之外,缩节胺可与芸乐收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磷酸二氢钾等营养元素叶面肥等产品混用,从而达到"促控结合",预防早衰、减少蕾铃脱落、增加产量),可掌握"遍遍打药遍遍控"或者"间隔一次控一次"(要根据地力、雨量、长势而灵活掌握)。
总而言之,在棉花化控上应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的原则,一定要避免出现"株高到胸"或"进去棉田不见人"的局面,以棉花生育后期达到"站在棉田,株高到腰"为宜,从而实现棵矮棵壮、桃多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