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乔灌木类病害:樟子松疱锈病

乔灌木类病害:樟子松疱锈病

植物百科2022-03-21 16:56:14
樟子松常绿乔木,高15-25米,最高达30米,树冠椭圆形或圆锥形。树干挺直,3-4米以下的树皮黑褐色,鳞状深裂,叶2针一束,刚硬,常稍扭曲,先端尖。雌雄同株,雄球花卵圆形,黄色,聚生在当年生枝的下部;雌球花球形或卵圆形,紫褐色。球果长卵形。鳞盾呈斜方形,具纵脊横脊,鳞脐呈瘤状突起。种子小,具黄色、棕色、黑褐色不一,种翅膜质。产于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砂丘地区。可作庭园观赏及绿化树种。林木生长较快,材质好,适应性强,可作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及西部砂丘地区的造林树种。
乔灌木类病害:樟子松疱锈病

病害分布

樟子松疱锈病属双维松疱锈病,又称硬松干锈病,分布世界各地。

病害危害

病树的韧皮部被破坏,高生长,粗生长和针叶长度都受一定的影响,当年主干受害的幼树,大多数于次年春季死亡。

病害症状

该病危害樟子松的枝干。发病初期,感病部位皮部松软且略显粗肿,9月中旬前后,从病皮溢出橘黄色至橘红色的蜜滴,内中混有大量的性孢子。蜜滴消失后,剥皮可见红褐色血迹状斑。第二年4月上、中旬,病皮产生裂缝,露出黄白色至橘黄色疱囊,疱囊扁平柱状或不规则形,为病原菌锈孢子器。几天后疱囊便可破裂,散放出大量的黄色锈孢子。连年发病的枝干,病皮表面粗糙,并产生流脂现象。当病皮绕枝干1周时,则导致上部枯死或整株死亡。在转主寄主植物的叶片、嫩茎、萼片及果实上,产生橘黄色疱状夏孢子堆,以后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长出红褐色毛状的冬孢子柱。

病害病原

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Wint.),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柱锈菌属真菌。

病害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罹病的枝干韧皮部组织中越冬。菌丝在寄主细胞间隙生长,并有部分菌丝挤破细胞而侵入胞腔内。未枯死的病枝干,每年秋季在病皮上溢出蜜滴,为性孢子混合液。翌年春季从病皮裂缝中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随着疱囊破裂而散出。锈孢子经风传播,萌发并由气孔侵入转主寄主叶片和嫩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反复多次侵染转主寄主植物。初秋,在夏孢子堆中或周围陆续出现冬孢子柱,成熟的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经4h就开始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经风传播侵染松树针叶,尔后菌丝由针叶延伸至侧枝皮层。从担孢子侵染至松树发病,其潜育期往往需要几年。锈孢子器出现的早迟与4月上旬温度呈正相关,当旬平均温度在15℃以上,疱囊出现早,反之则迟。降雨对疱囊的破裂有促进作用,并且大雨还能冲刷疱囊。风则对病原菌的传播起着媒介作用。在适宜的环境中,樟子松与芍药等转主寄主的距离越近,发病就越严重。
乔灌木类病害:樟子松疱锈病
病害防治方法

①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划定疫区,禁止疫区的苗木、幼树外运。

②减少侵染来源:修剪病枝,特别是除去靠近主干的病枝。

③药剂治疗:在苗木上使用1:1:1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倍液等保护剂,可以预防病菌的侵染。对大树使用50%托布津500倍柴油溶液、25%粉锈宁500倍柴油溶液、松焦油、硫酸铜40倍液及敌锈钠200倍液等,涂干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