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方法 > 金针菇怎么种植?为什么会出现“软腐病”?如何防治?

金针菇怎么种植?为什么会出现“软腐病”?如何防治?

养殖方法2022-03-16 08:24:18

金针菇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用菌,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说氨基酸、蛋白质等,同时还有治疗便秘及促进消化、排毒等功效,但价值较高产量不多,而且容易发生软腐病。那么金针菇怎么种植?为什么会出现“软腐病”?如何防治呢?

金针菇怎么种植?为什么会出现“软腐病”?如何防治?

一、金针菇怎么种植?

1、养料配制

由于金针菇它是由一种菌丝体发育而来的,所以在种植前我们需要配制好培育这种菌丝体的养料,通常我们主要是以棉籽壳为主,其次就是适量的加入麦麸、石膏、木屑以及玉米芯等材料,然后将这些材料堆放在消毒之后的地上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每天至少要搅拌三次,三天之后就可以进行装料。

2、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需要将装好的养料放在高温或高压下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再将养料放进接种室 ,并且将养料均匀的铺在接种床上,通常是按照五到八厘米的厚度进行铺放,再给养料进行降温,最好是在二十五度左右,最后就是将菌种均匀的接入培养料中进行培养。其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接种的时候,接种的人员以及一切器具等均瑶进行消毒,这样才不会影响金针菇接种的成功率。

3、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出菌室内的温度、水分、通透性以及其他菌类的管理。首先我们要将室内的温度调控到二十到二十五度左右,然后随着菌丝的生长,会使室内的温度变高,要适量的将温度调低两三度,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出菌成功,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将养料中的其他菌种清理出去,以免影响到金针菌丝的生长。

4、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其实也就是菌丝基本上已经发育完成,这时我们就能看到菌丝的实体了,所以我们要将表层比较老的菌种刮掉,这样才能促进菌种的生长,其次就是室内的温度要在此降低,保持在十到十五度左右,空气中的湿度至少要达到百分之九十一二,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这样长出来的金针菇才会更加的鲜嫩,口感更好。

5、适时采收

金针菇很容易变老的,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将成熟的金针菇采收,一般情况下是在金针菇长到十二到十五厘米左右的时候就要进行采收,采收的时候我们要轻轻的握住金针菇的菌柄,然后慢慢的摇动,左后将金针菇拔出来,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出菌管理以及出菇管理,这样就可以很快的有进入第二批采收。

二、金针菇为什么会出现“软腐病”?

1、软腐病简介

金针菇软腐病,又称绵霉病、腐烂病等。日本成为株枯病,是金针菇栽培中发生叫普遍的一种真菌病害,且多发生在栽培中后期的第2-3茬菇上,尤以袋栽或床栽方式的发病较重。

其病原菌为异形葡枝霉,属于半知菌类。其菌丝白色,有隔,分枝。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反复轮状分枝,产孢细胞近圆柱形,基部宽,末端渐细,顶部钝。分生孢子椭圆形,双孢,少数为单孢。培养15天后可产生厚壁孢子,呈链状,有的厚壁孢子基部可分叉,基部具透明短柄或长柄。

2、病害症状

染病初期,在菌袋或菌床的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菌丝体,当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扩展速度很快,不久,白色絮状的菌丝便可覆盖整个培养料表面,即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幼小菇蕾受该病菌包围侵染后,不能继续生长而呈淡褐色死亡,成长的子实体则引起菌柄基部呈淡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菌棉絮状气生菌丝可向上扩展到菌盖处。菌柄基部腐烂后病子实体倒伏,上面长满白色菌丝,完全失去经济价值,如不及时处理,不能再形成子实体,培养料会呈湿腐状变质。

3、发病原理

软腐病病原菌平时可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及死亡的有机物质上。采用生料床栽或箱栽金针菇时,使用了不清洁的水拌料极易发生此病。熟料袋栽或瓶栽时,培养料经过了灭菌处理,第一批菇很少发病,第2-3批菇由于补水和菇房保湿喷水或空气中漂浮的分生孢子沉降到培养料上,在气温偏高和湿度过大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其病害一旦发生后,其传播的速度很快。

该病菌在金针菇基部侵染,菌柄变褐并腐烂。进而向上发展覆盖整个子实体,被害处呈水浸状并逐渐变成褐色状软腐。该病菌也长期存活于土壤中,一般通过气流、人体、工具及昆虫进入菇棚,10℃左右即可发生危害,尤其在初春季节,当气温逐渐升高,相对空气不良时,发生的速度极快,危害也随之加重。

三、金针菇出现“软腐病”如何防治?

1、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和使用未受病菌污染的清洁水进行拌料及菇房管理用水;

2、出菇尽可能的控制较低的菇房温度和进行适当通风,防止培养料表面积水;

3、一旦发生病害时,要及时清除并喷洒1:200倍的"施耳康"药液,可有效控制软腐病的蔓延;采用生料栽培时,按每吨干料加入600毫升(3瓶)"施耳康"的比例拌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