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养盆兰品香草
“兰,香草也。”但要养好兰花,却很不易。除了养兰技能外,还要为兰花营造一个自然的生长环境。十多年前,搬至百尺楼居住后,那盆养了三十多年的兰花,总是无法恢复多年前的兴旺。相反越养越小,花也越开越少。于是便把这盆兰花,寄养在书画家林先生的院子里。
新春的一天,林先生来电话说,那盆兰花开花了。那天携妻前去探望,在盆栽满地的小院里赏花,令人心旷神怡。也许与日月星辰为伴,那些墙角、树下的花草,绿得可爱,很有神采。在篱笆一隅,看到了寄养的那盆兰花,已经从叶丛里,抽出一支花茎,半尺来高,七八朵淡黄色的花朵,很有雅韵,翠翠的叶也较先前多了,真是令人高兴。林先生提议吃茶去。欲转身离开院子时,便闻到了昔日熟悉的淡淡的一阵幽香,似乎有一种老友相逢的喜悦。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兰花是很有个性的香草。古人说,识者为旷世珍奇,不识者目之为野处杂草。也许它太像草的缘故,不识者当然是无法感受,其像草且有奇香之珍奇。兰花之香,奇就奇在想闻时,闻不到。无意间,又会飘来淡淡的清香,令人惊奇又惊喜。于是便会刮目相看,引发赏兰的欲望。
此时,林先生指了指茶几上的一盆兰花小声说,这盆绿英,初养时,处处小心照顾,反而没养好。这几年,丢在院子一角,却年年开花。绿芽、绿壳、绿叶、绿茎、绿花,香也特幽,真像文人的脾性。绿英是兰花中的名品,林先生的话,忽然让我悟出,兰花清雅高贵,果真有野逸奇妍之说。真好比文人喜欢散淡自在,喜欢独处读书写作,长时间独处,往往常有好作品问世。兰,蓄芳长春,古香也。养兰如同文人写作,往往需要有一个积累加工的过程,这种加工常常是处心积虑进行创作的基础。于是积累与独处,便是最好最有效的写作过程;兰,风雅久存,心香也。养兰好比文人修身,往往需要有一个读书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往往是深思熟虑进行修身的必须。于是读书与思考,便是最好的修身过程。长年在文化部门工作,文化人聚在一起时,往往很活跃,话很多。君子和而不同,争论时的话语,常常像跳动的音符,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论点,会争得面红耳赤,到头来往往又毫无结论。记得百岁画家朱屺老在一次画兰时说,说话要让人,作画不让人。话很朴实,道理却很深刻。艺术家宜散宜独处,创作的艺术作品,便会呈现鲜活的生命。作品是让人感动的;而艺术创作,又是让人心痛的。古往今来,艺术家的孤独,往往是件好事。表现在艺术创作上,便有独立的人文精神。好比兰花,放在院子里,和养在高楼里,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回家的路上,与妻子议着孔夫子的话,便觉得书画艺术,便是一盆香草,需要慢慢感悟和感受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兰香,需要常常体会和品味的。惜我们久闻兰香,却难知其香。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