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盆景的创作原理—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
第三节 巧于布局、小中见大
盆景的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所谓布局就是布置安顿景物,即构图、造型。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现参天古树、千崖万壑的场面,需要凭籍特殊的艺术手法:
1.利用透视中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
在盆景布局时,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安排适当的层次,把狭小的咫尺空间分成若干等级,取得扩大景深的艺术效果。对不同层次的景物作相应的艺术处理。山石轮廊、纹理,近宜细腻,远宜概括;下宜清晰,上宜模糊;以低矮山石表现远山,以高瘦山石表现中近山岳;石材则深色在近,浅色宜远;近树宜大,远树宜小,或仅用青苔表现远山森林。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往往把层次安排概括为“远中近三重法”。如远景用模、中景则多竖,近景又当用模。通常远山用低排横卧态势,中景用高耸峭拔之形,而近景或用水景,或以老树偃卧横斜,或用卧石铺作山脚等表现手法。所谓“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下面两个作品中近、中、远景很好地表现出来。
2.利用对比烘托
也是取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法。事物总是有比较才有鉴别的。画论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是讲其间的大小尺度比例,是对比手法的依据。石虽小如拳,若人仅大如豆,则能对比出拳石如山,这是作形的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讲意境的对比烘托,鸟鸣蝉噪的山林,更烘托出其间的幽静。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浓淡、疏密、动静等都因对比而存在,因对比而生色。
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通过缩景的手段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的,树木山石等素材都应按适当比例加以处理。所以在盆景创作中,就要求既考虑不同素材间的恰当比例,又可运用不同的比例互相对比烘托以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运用得当,景物间就能相称协调,相得益彰,否则就受到破坏,用小型的桥亭舟车人物能托出山水的巍峨,浩瀚,相反山石在过大的人物、亭台前就相形见绌,暗然失色。用盆的大小、深浅与树石的大小要比例相称,而运用浅盆又可衬托景物高耸。以低山烘托主峰的峻拔,以卧石托古树的挺拔。或以低矮古木反衬高山的雄伟,这些都是盆景中常用的手法。
为了使树木古老苍劲,往往选用粗大的胚料,通过截缩、修剪、改变树干、枝、叶间比例,造成树干粗壮,树枝渐小的老树体态。或通过剪蟠扎使树梢结顶,树枝成片,树干虬曲顿挫造成自然老树的形态。为使形貌更形苍老雄奇,还可配合采用树兜膨大、怪异的树胚或自幼采用挽疙瘩的技法,造成膨大的假树兜,或采取逐年提根的办法使其悬根露爪;或通过雕刻,凿截等手段造成残桩、树穴和使干熏斑剥嶙峋。巧妙运用这些手法,方能起到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3.善藏善露
景愈藏景愈大,布置山水,藏得妙时,就会感到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无限广阔。 藏景可以山石竹树、帆桥亭阁相互掩映,作为主要手段。不仅在平面构图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而且在立体构图上,也应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还有一层。溪萦迥,洞曲折,路隐现,山掩映,景就深远。利用山石的相互遮掩,创造一条曲折的江河,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很强的层次感。
4.应用特定景物来引来起联想
使人触景生情,使有限的景物寓无限的意境。某些景名也能起到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盆景的创作原理—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详细阅读
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