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艺生活 > 阳台种菜 >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园艺生活2022-11-11 23:51:44

玉米适应性广,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种植。可是农民在栽培玉米的过程当中,时常会遇到玉米早衰的情况发生。玉米一旦出现早衰,当年的产量将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将减产30%甚至更多。造成玉米早衰现象跟生理因素有关,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因就是玉米体内储藏的养分不均衡、病害、营养转移等有关;外因跟当地的气候、土壤、虫害等有关。那么如何有效的防止玉米早衰的情况发生呢?我认为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生产措施,才能达到止损的目的。
首先了解什么是玉米的早衰
玉米的早衰就是指玉米在灌浆乳熟的阶段,植株叶片就开始出现枯黄老化,果穗的苞叶松散下垂、茎基杆部失水干瘪易倒,千粒重降低从而减产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玉米的生育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植株就提前结束了生长,进入萎缩蔫枯的壮态,这个农民称之为玉米的“返杆”,也就是常说的玉米早衰。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玉米早衰有哪些症状
玉米早衰首先是根系死亡,随即地上部植株叶片早枯、光合能力下降。最明显的是基部以上和果穗以下的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开始黄化并逐渐向叶脉扩展;果穗上部的叶片由绿色渐变为黄色,有的甚至有水渍状斑点,果穗下部的叶片几乎全部萎缩枯萎;整个植株没有生机,叶片自下而上都出现老死状态;基部的茎杆失水干瘪,地下根系变褐黑色,失去吸收养分的功能,有时还能看到全蚀病孢子囊壳和休眠菌丝。
一:造成玉米早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养分失调的原因
合理的养分比例是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系之一。【1-1】玉米大田含的氮、磷、钾比例不均衡,以及在灌浆期时氮元素的代谢和转运失调,都会导致玉米早衰发生。【1-2】玉米生长进程中对其营养的需要具有专一性,但是生产中连年在相同的地块种植同一种作物玉米,就会造成相同的养分严重亏缺,也会造成早衰。【1-3】生产中要根据玉米生理需要不断的改善它生长的小环境,才能让玉米长势好,一旦小环境的养分不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作为玉米的生理本能,就会释施植株体内的养分出来,使其养分向上部转移,从而促使籽粒形成。当体内的养分向上转移后,地下部生长的养分又得不到保障,从而就导致地下的根系缺乏养分而死,失去生理功能,这也是早衰的一大诱因。
2:栽培耕作的原因
【2-1】如果玉米播种不适宜,播的过早,前期的养分消耗过大,导致灌浆期时营养失调,也会导致早衰。【2-2】如果播种时栽培密度过大、植株间距离拉近,造成田间空气不流通、光照不足,以及后期脱肥等原因,都会使单株营养面积相对减少,加重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的衰老。【2-3】如果大田土壤水分低于50%以下,植株也会因水分不足产生脱叶;如果氮素缺乏时,叶片寿命也会缩短,缺水缺氮互作更会影响叶片的衰老。【2-4】播种时没有深翻耕地,播下后更没有浅中耕,下大雨时根系浸泡时间过长,没能很好的排除积水,都会造成玉米早衰。【2-5】土块多年连作造成土壤积累了很多相同的病菌,如全蚀病菌、腐霉菌、基腐菌等,也会抑制玉米生长,从而形成早衰。
3:气候原因
玉米的生长期遇到高温高湿,植株会出现徒长现象,同时植株呼吸消耗量大于光合物质积累量,也是导致早衰原因之一。反之遇到连续低温、寡照,导致光合作用降低,体内干物质形减少,也会出现早衰。
4:土壤原因
【4-1】良好的土壤结构是玉米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土壤物理性状好,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玉米生长;反之,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少、上下不通透,玉米就不能正常的生长。【4-2】现在许多农田采用机器翻耕,基至有时候为了抢时播种根本没有翻耕就直接播种,造成耕层变浅,又加上生产中农家有机肥施得少,而大量的使用了化肥, 更加使土壤越来越板结,养分在土壤运行受阻,从而养分不能很好的被根系吸收,造成养分利用率低。从而形成早衰。【4-3】土壤板结,造成玉米的根系在土壤里无法正常的呼吸,特别是水分不能很好的渗透到地层,使土壤通透性不好,那么根系就不能进行有氧的呼吸迫使进行无氧的呼吸;当土壤的含水量较大时,又不能很好把水分排出来,造成根系呼吸更加困难,又加上长时间的浸泡在水里面,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根系早衰死亡,导致整个植株早衰。
5:病虫害原因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的直接因素。【5-1】一旦玉米发生病害,如纹枯病、褐斑病、苗枯病、茎腐病等,就会造成叶片和茎杆局部生长受到阻碍,从而不能正常的生长,造成细胞坏死,严重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合成,一旦养分量减少,就会导致早衰。【5-2】如果玉米发生虫害,如玉米螟、贪夜蛾、玉米蚜等害虫残害茎、杆、叶,从而破坏植株营养传输组织,使营养转化受阻,导致早衰。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防止玉米早衰的办法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种植玉米的大田最好是隔年才种,因为轮作换茬可以把土壤病原菌传播的这条途径切断,从而减少病原菌的入侵。
秋翻地可以减少初次侵染菌源。秋天把大田深翻深耕出来,让土地在日晒、霜冻、雨淋的环境下,把土壤中含的一些病原菌杀死,从而减少病原菌对玉米的入侵,并且深翻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使土壤质地疏松,玉米种下生长环境好,长势好,早衰现象就很少发生。
选用抗早衰品种。玉米早衰跟品种也一定关系,有的品种有早衰现象,因遗传因系的影响,品种的不同叶片的数量以及抗性有一定差异,选用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可以减少早衰的发生。
合理密植。种植玉米时,要根据品种的耐密性来确定适宜的密度,在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合理密植。保证单株足够的营养面积,改善光照、水分及营养条件有利于减轻早衰的危害。
科学施肥。通过培肥力和科学合理施肥,可以防止早衰。玉米种植前施足高温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做基肥;播种时还要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做种肥;苗期追肥时除了氮、磷、钾肥的配给外还需要加入草木灰和硫酸钾肥料,这样可以防早衰。尤其要保证灌浆期的追肥,保证植株有充足的营养,促使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光合作用强,也能达到防止早衰的目的。
叶面施肥。如植株已经出现了早衰症状,可以用叶面喷肥快速的供给叶片的营养,使其尽量缓过来正常生长。在抽雄前期给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溶液等。根外追肥能及时补充养分,起到促生长的作用,从而延长功能叶片的功能时间,防脱肥、早衰,加速灌浆,增加粒重。
防旱排涝。如果天旱影响到玉米生长 ,要及时的灌溉,保证植株正常的生长,如果遇大雨来袭,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积水,形成水涝,影响根系呼吸,使其处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有利于植株茎、杆、叶生长发育和保证旺盛的光合作用,从而起到防止早衰的作用。乳熟期保证适宜的水份,增产效果显著。
隔行去雄。去雄可以减少雄穗对养分的消耗,从而使植株生长发育需要的养分充足,不出现早衰的现象。并且去雄可增加田间透光度,有利于籽粒的形成。为减少养分不必要的消耗,可以掰除主穗以外的无效穗,因为无效穗长不大,反而吸走了养分,影响主穗的生长。
防治病虫害。玉米生育期常见的病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贪夜蛾、玉米蚜等;病害有褐斑病、茎腐病、灰斑病、玉米锈病、全蚀病等,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的防治,减少损失,必要时采取药物防治。
综上:玉米早衰现象跟生理因素有关,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因就是玉米体内储藏的养分不均衡、病害及营养转移等有关;外因跟当地的气候、土壤及虫害等有关。所以在生产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玉米早衰的机率,从而达到止损,最终使其生产的玉米优质高产。

玉米适应性广,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种植。可是农民在栽培玉米的过程当中,时常会遇到玉米早衰的情况发生。玉米一旦出现早衰,当年的产量将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将减产30%甚至更多。造成玉米早衰现象跟生理因素有关,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因就是玉米体内储藏的养分不均衡、病害、营养转移等有关;外因跟当地的气候、土壤、虫害等有关。那么如何有效的防止玉米早衰的情况发生呢?我认为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生产措施,才能达到止损的目的。
首先了解什么是玉米的早衰
玉米的早衰就是指玉米在灌浆乳熟的阶段,植株叶片就开始出现枯黄老化,果穗的苞叶松散下垂、茎基杆部失水干瘪易倒,千粒重降低从而减产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玉米的生育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植株就提前结束了生长,进入萎缩蔫枯的壮态,这个农民称之为玉米的“返杆”,也就是常说的玉米早衰。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玉米早衰有哪些症状
玉米早衰首先是根系死亡,随即地上部植株叶片早枯、光合能力下降。最明显的是基部以上和果穗以下的叶片先从叶尖、叶缘开始黄化并逐渐向叶脉扩展;果穗上部的叶片由绿色渐变为黄色,有的甚至有水渍状斑点,果穗下部的叶片几乎全部萎缩枯萎;整个植株没有生机,叶片自下而上都出现老死状态;基部的茎杆失水干瘪,地下根系变褐黑色,失去吸收养分的功能,有时还能看到全蚀病孢子囊壳和休眠菌丝。
一:造成玉米早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养分失调的原因
合理的养分比例是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系之一。【1-1】玉米大田含的氮、磷、钾比例不均衡,以及在灌浆期时氮元素的代谢和转运失调,都会导致玉米早衰发生。【1-2】玉米生长进程中对其营养的需要具有专一性,但是生产中连年在相同的地块种植同一种作物玉米,就会造成相同的养分严重亏缺,也会造成早衰。【1-3】生产中要根据玉米生理需要不断的改善它生长的小环境,才能让玉米长势好,一旦小环境的养分不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作为玉米的生理本能,就会释施植株体内的养分出来,使其养分向上部转移,从而促使籽粒形成。当体内的养分向上转移后,地下部生长的养分又得不到保障,从而就导致地下的根系缺乏养分而死,失去生理功能,这也是早衰的一大诱因。
2:栽培耕作的原因
【2-1】如果玉米播种不适宜,播的过早,前期的养分消耗过大,导致灌浆期时营养失调,也会导致早衰。【2-2】如果播种时栽培密度过大、植株间距离拉近,造成田间空气不流通、光照不足,以及后期脱肥等原因,都会使单株营养面积相对减少,加重玉米植株中下部叶片的衰老。【2-3】如果大田土壤水分低于50%以下,植株也会因水分不足产生脱叶;如果氮素缺乏时,叶片寿命也会缩短,缺水缺氮互作更会影响叶片的衰老。【2-4】播种时没有深翻耕地,播下后更没有浅中耕,下大雨时根系浸泡时间过长,没能很好的排除积水,都会造成玉米早衰。【2-5】土块多年连作造成土壤积累了很多相同的病菌,如全蚀病菌、腐霉菌、基腐菌等,也会抑制玉米生长,从而形成早衰。
3:气候原因
玉米的生长期遇到高温高湿,植株会出现徒长现象,同时植株呼吸消耗量大于光合物质积累量,也是导致早衰原因之一。反之遇到连续低温、寡照,导致光合作用降低,体内干物质形减少,也会出现早衰。
4:土壤原因
【4-1】良好的土壤结构是玉米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土壤物理性状好,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玉米生长;反之,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少、上下不通透,玉米就不能正常的生长。【4-2】现在许多农田采用机器翻耕,基至有时候为了抢时播种根本没有翻耕就直接播种,造成耕层变浅,又加上生产中农家有机肥施得少,而大量的使用了化肥, 更加使土壤越来越板结,养分在土壤运行受阻,从而养分不能很好的被根系吸收,造成养分利用率低。从而形成早衰。【4-3】土壤板结,造成玉米的根系在土壤里无法正常的呼吸,特别是水分不能很好的渗透到地层,使土壤通透性不好,那么根系就不能进行有氧的呼吸迫使进行无氧的呼吸;当土壤的含水量较大时,又不能很好把水分排出来,造成根系呼吸更加困难,又加上长时间的浸泡在水里面,所以就很容易造成根系早衰死亡,导致整个植株早衰。
5:病虫害原因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的直接因素。【5-1】一旦玉米发生病害,如纹枯病、褐斑病、苗枯病、茎腐病等,就会造成叶片和茎杆局部生长受到阻碍,从而不能正常的生长,造成细胞坏死,严重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合成,一旦养分量减少,就会导致早衰。【5-2】如果玉米发生虫害,如玉米螟、贪夜蛾、玉米蚜等害虫残害茎、杆、叶,从而破坏植株营养传输组织,使营养转化受阻,导致早衰。
玉米早衰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防止玉米早衰的办法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种植玉米的大田最好是隔年才种,因为轮作换茬可以把土壤病原菌传播的这条途径切断,从而减少病原菌的入侵。
秋翻地可以减少初次侵染菌源。秋天把大田深翻深耕出来,让土地在日晒、霜冻、雨淋的环境下,把土壤中含的一些病原菌杀死,从而减少病原菌对玉米的入侵,并且深翻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使土壤质地疏松,玉米种下生长环境好,长势好,早衰现象就很少发生。
选用抗早衰品种。玉米早衰跟品种也一定关系,有的品种有早衰现象,因遗传因系的影响,品种的不同叶片的数量以及抗性有一定差异,选用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可以减少早衰的发生。
合理密植。种植玉米时,要根据品种的耐密性来确定适宜的密度,在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合理密植。保证单株足够的营养面积,改善光照、水分及营养条件有利于减轻早衰的危害。
科学施肥。通过培肥力和科学合理施肥,可以防止早衰。玉米种植前施足高温腐熟的农家有机肥做基肥;播种时还要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做种肥;苗期追肥时除了氮、磷、钾肥的配给外还需要加入草木灰和硫酸钾肥料,这样可以防早衰。尤其要保证灌浆期的追肥,保证植株有充足的营养,促使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光合作用强,也能达到防止早衰的目的。
叶面施肥。如植株已经出现了早衰症状,可以用叶面喷肥快速的供给叶片的营养,使其尽量缓过来正常生长。在抽雄前期给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溶液等。根外追肥能及时补充养分,起到促生长的作用,从而延长功能叶片的功能时间,防脱肥、早衰,加速灌浆,增加粒重。
防旱排涝。如果天旱影响到玉米生长 ,要及时的灌溉,保证植株正常的生长,如果遇大雨来袭,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积水,形成水涝,影响根系呼吸,使其处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有利于植株茎、杆、叶生长发育和保证旺盛的光合作用,从而起到防止早衰的作用。乳熟期保证适宜的水份,增产效果显著。
隔行去雄。去雄可以减少雄穗对养分的消耗,从而使植株生长发育需要的养分充足,不出现早衰的现象。并且去雄可增加田间透光度,有利于籽粒的形成。为减少养分不必要的消耗,可以掰除主穗以外的无效穗,因为无效穗长不大,反而吸走了养分,影响主穗的生长。
防治病虫害。玉米生育期常见的病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贪夜蛾、玉米蚜等;病害有褐斑病、茎腐病、灰斑病、玉米锈病、全蚀病等,如发现病虫害要及时的防治,减少损失,必要时采取药物防治。
综上:玉米早衰现象跟生理因素有关,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因就是玉米体内储藏的养分不均衡、病害及营养转移等有关;外因跟当地的气候、土壤及虫害等有关。所以在生产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玉米早衰的机率,从而达到止损,最终使其生产的玉米优质高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