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植物知识 >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植物百科2022-02-24 09:27:12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原生境

至今发现的多肉植物有50余科,近一万种,除南极洲外均有分布。虽然分布广泛,但呈现主要的分布中心,在这些分布中心之外,分布较为稀少而零散。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必须以原产地气候土壤条件为主要参考依据,所以了解多肉植物的原生境对于更好地栽培多肉植物是非常有用的。通过整理分析,依据多肉植物原产地分布及原产地的气候特点,这里把多肉植物的生境分布归纳为以下儿类地区:

第一类地试:雨量偏少、气候夏热冬寒,每年有一个明显的旱季,而旱季主要在冬季。这类地区主要是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其植被特点主要为多肉植物、多刺小叶灌木、耐旱的禾本科植物。而多肉植物主要是仙人掌科和龙舌兰科的植物。

第二类地区:海拔较高、纬度低,气候终年较温和,年雨量中等但土壤持水力差。这类地区包括秘鲁、哥伦比亚及巴西南部高原、墨西哥中部高原。分布的多肉植物主要是仙人掌科中的髯玉属、圆盘玉属、尤伯球属、部分乳突球属及景天科石莲花属。

第三类地区:冷性沿岸沙漠区。这类地区濒临大洋,而且大洋中有强大的寒流经过,形成气候冷凉、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雨量稀少但空气相对湿度大的特点。包括智利中部、纳米比亚沿大西洋地带、加那利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及附近岛屿。多肉植物主要有智利球属(部分)、龙爪球属、极光球属、强刺球属等仙人掌科植物及景天科仙女杯属、福桂花科的观峰玉、番杏科的生石花属和肉锥花属、景天科的莲花掌属等。

第四类地区: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主要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高加索地区及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多肉植物主要有仙人掌科的拟叶仙人掌属和狼爪玉属、景天科的长生草属及圆叶地毯属。其中圆叶地毯能耐—4 0℃的低温(短期),其黄色的花非常美丽,享有“高原玫瑰”的美称。

第五类地区:安第斯山两侧包括秘鲁南部、智利、玻利维亚及阿根廷的广大地区。根据纬度和阳坡、阴坡的不同,气候条件差别较大。西北部高海拔地区所产的管花柱属、毛花柱属、刺翁柱属等耐寒畏热,喜强光尤其紫外线充足。而东南部中低坡地区是广袤的草原区,雨量较多、土地较肥沃,那里分布着仙人掌科中的裸枣球属、仙人球属、南国玉属、子孙球属、锦绣玉属等开花十分美丽的种类。它们的习性较强健,比较适应我国的气候。

第六类地区: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区。包括巴西东部、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东西沿岸地区。该地区杂草丛生,偶尔能见到树干特别肥大的大树。这是芦荟和部分大戟科肉质植物及木棉科、梧桐科、夹竹桃科一些茎多肉型肉质植物的主要产地。

多肉植物栽培的主要影响因子

(一)温度

植物同化CO2进行光合作用有C3、C4、CAM三种途径,多肉植物大多是CAM途径,少数是C3途径。C3途径的多肉有百岁兰、棒棰树等。菊科厚敦菊属、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番杏科的露子花属和嘉莲草属以及藜科、蒺藜科的多肉大多为C3途径。其他常见的如景天科多肉为CAM途径。

不同光和途径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C3植物光合作用的适合温度为20-30℃(白天温度),而CAM植物同化CO2的第一步是在晚上发生的,在晚上,CO2在细胞质的PEP的催化下被固定并形成OAA,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OAA被还原成苹果酸,然后苹果酸被运到液泡里。白天,在气孔关闭的状态下,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在酶的作用下脱羧放出CO2,接下来是和C3植物一样的卡尔文循环。显然,晚上固定CO2的多少对CAM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重大影响,而固定CO2依靠的酶是PEP,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存在最适温度。许多实验表明,晚上多数CAM植物在15℃左右时吸收CO2的量最大。由此可见,晚间温度维持在15℃左右,白天25℃左右,最适合大多数多肉植物生长。也可以看出多肉植物在白天和夜间适合的温度是有一定区别的,即我们常说的温差对多肉生长的重要性。

用比较宽松的范围来说,大多数多肉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0-30℃,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进入休眠,生长缓慢乃至停止生长。根据多肉休眠温度不同,人为地将多肉植物分为夏型种、春秋型种和冬型种三个类型。

夏型种

最适温度为15-30℃,生长季为春至秋季,冬季低于10℃时休眠,夏季只要温度不持续高于35℃,生长良好,大多数喜好强光,如沙漠玫瑰属、芦荟属、伽蓝菜属、虎尾兰属、棒槌树属、大戟属多肉。此类多肉与仙人掌类有许多相似点,多有坚硬的茎叶,尖锐的外形,能耐高温暴晒,极易栽培和繁殖。

春秋型种

最适温度:15-25℃,也叫中间型种,夏季生长停滞,冬季没有明显生长但也无明显休眠现象,多喜欢强光,十二卷属例外,茎叶肥厚柔软,颜色鲜艳。大部分景天科的多肉属于春秋型种,常见的有景天属、莲花掌属、对叶花属、舌叶花属、天锦章属、银波锦属、风车草属、仙宝属、快刀乱麻属、千里光属的多肉。

冬型种

最适温度:10-20℃,生长季节秋至翌年春,夏季明显休眠,常见的有十二卷属、角殿属、沙鱼掌属、青锁龙属、生石花属、肉锥花属、回欢草属、肉黄菊属、照波属菱蛟属、光玉属、天女属、春桃玉属、马齿苋属等多肉。夏季休眠,应遮阴,断水。断水时间较长时,应适时在晚间喷水或浇少量水。注意虽然冬型种能在较低温度下生长,但也不耐寒。

此外,还有一些无明显休眠期的多肉植物,如蓝松,桃美人、星美人等。

了解了生长的适温范围,那么多肉能忍受的极端温度范围是多少呢?有实验表明,景天科的东南景天、圆叶景天、凹叶景天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为63.18℃、57.38℃、和56.45℃,佛甲草、凹叶景天、中华景天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在-12℃左右,胭脂红景天的半致死温度在-15℃左右。而仙人掌类和龙舌兰科的一些种类能忍受更为极端的温度,一些仙人掌能忍受70℃的高温,一些龙舌兰科植物能忍受-20℃的低温。不过栽培的多肉植物没有野生的植物抗逆性强,在栽培过程中,对于多数多肉植物,需要保持温度不高于35℃,不低于5℃,当温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多肉很容易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盆栽的植物,土温波动更大,尤其要注意极端温度的伤害。

(二)光照

光强

大部分多肉植物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 摆放时尽量选择南向窗台或阳台。首先来了解光强的意思,光强即光照强度,照度是反映光强的物理量,单位为勒克斯(lux,法定符号lx),1 勒克斯等于 1流明(lumen,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于 1㎡ 面积上的光照度。目前普遍认可仙人掌及大部分多肉植物的光补偿点在3000-5000lx,适合照度在2.5万lx以上。与之相比,没有太阳的室外0.1万~1万lx,夏天明朗的室内100~550lx,我国南方地区夏日中午的光强可达10万lx以上。然而植物是利用400-750纳米间的光来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对光合作用有利的光就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或PPF,单位为μmol/(m²·s),即每秒从光源辐射到植物表面的光量子含量。光饱和点:C4>C3>CAM。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光合特征的比较

注:部分陆生型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可达5~18

CAM植物的光合速率相较与C3、C4来说是非常低的,这是在干旱气候下演化出的生存策略,在这样的地区,首要的任务是生存而不是生长,多肉植物以生长缓慢的代价换得了耐旱的特性。正是由于较低的光合速率,提供适宜的光照也显得弥足重要。仙人掌栽培最低照度约为3500lx,适合照度在3.5万lx以上。

此处找到一些常见蔬菜的光合参数来做对比,都属于C3植物。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查阅到的多肉植物的光合特性资料非常有限,一种CAM植物报春石斛的光饱和点为712μmol/(m²·s),光补偿点为88μmol/(m²·s),高山红景天的光饱和点约在550μmol/(m²·s);一种蒺藜科的多肉植物Augea capensis (C3植物)光饱和点在1100μmol/(m²·s);沙漠龙舌兰、琥头、梨果仙人掌(均为CAM植物)的光补偿点在70~90μmol/(m²·s);阿旁宫的最适光照强度为470μmol/(m²·s),玉藻为850μmol/(m²·s)。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上多肉植物都属于阳生植物,光补偿点较高,而光饱和点却并没有印象中的高,其实CAM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的制约是CO2浓度,通俗的来说,因为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也意味着白天无法吸收CO2,光合原料只能仰仗于前一天晚上吸收的CO2的量,随着光合作用进行,CO2浓度逐渐降低,所以在正午更强的光照下,光合速率并没有呈现出最大,而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往往出现在上午九点附近,呈现前期较快上升,之后平缓下降的单峰曲线。既然CO2的量已经在晚间固定,在白天被逐渐消耗,此时讨论白天整体的光合速率更有意义,即提供多大的有效辐射,才能使光合产物达到最大量。数据表明仙人掌的光饱和值为30mol/(m²·d),以日照12h计,PPF约为695μmol/(m²·s)(转换为照度估约4万lx)。由此也可以看到日照时数对于CAM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受制于较低的光合速率,需要更长时间的日照才能更好的生长。对于部分无法提供全天光照的场所,则更不利于多肉生长,所以要让多肉尽可能多的接受日照。如果提供12h上午九点的光照强度的日照,要比以正午的日照照射6h的效果好的多,这也是居于高纬度光照强度低的日韩地区,多肉也可生长良好的原因(日本专家龙胆寺雄认为日本的温室内,光强仅为原产地的1/15)。

不同的种类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景天科的种类对光照要求较高,典型的如石莲花属的多肉。

附生型的仙人掌对光照的要求要比陆生型仙人掌低,蟹爪兰的光饱和值为9mol/(m²·d),量天尺为20mol/(m²·d)。如果你想让你的肉肉活命乃至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往往要让它尽可能多的接受日照(部分种类例外,后面会讲到)。除了夏季则需要适当遮光以降低温度,防止晒伤。

光质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地球的臭氧层阻绝了97-99%穿透大气层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98.7%是UVA(长波紫外线,波长315-400纳米),而UVA是多肉着色的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原生境辐射强烈,多肉植物本身就比较耐辐射(注意并不是防辐射)。温室的塑料薄膜等材料会阻挡紫外线,这就是为什么温室里的多肉往往都是全绿的,而接受一段时间露天的光照后才会呈现多彩的状态,所以如非必要,还是让肉肉直接晒日光浴的好。

光照对多肉的影响

缺少光照的多肉植物虽然也能继续生长,但状态比较差。长时间缺少日照会引起多肉徒长,抵抗力下降,植株容易感病死亡。适应低光强环境的植株搬到户外,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然易晒伤。高光质,(富含UVA)以及高光强有利于多肉上色,当然多肉变色还与温度,渗透压等因素有关。夏季虽然光照充足,但温度高,所以不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而呈现绿色。

对光照要求不高的多肉种类

此外,也有部分对光照要求不高的多肉植物,可以栽培在室内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此类多肉植物忌强光,喜凉爽半阴的环境。如鸭跖草科的重扇、绢紫、银毛冠;百合科的芦荟属、沙鱼掌属、十二卷属、元宝属;景天科的景天属、长生草属、青锁龙属中的部分品种;番杏科的肉锥花属,生石花属;唇形科的卧地延命草;仙人掌科的昙花、令箭荷花、窗之梅、初禄、玉柳等种类。玉露、宝草等叶多肉对光照要求不强,即使长年栽培在有散射光处也完全可以,十二卷属的植物暴晒后会叶色变暗,叶片干枯卷曲。

耐强光的多肉种类

此类多肉多来自原生境阳光非常炽烈的地区,为了避免强光伤害,演化出了特殊的生理形态特征。茎叶密生刺或毛,叶片表面具白粉,或形似仙人掌的多肉,大都比较耐晒,度夏也比较容易,属于夏型种多肉。

光照的调控

扦插未生根的多肉、新移栽的多肉、幼苗期的多肉等,要避免强光,做遮光处理或者在明亮散射光处栽培。当连日阴雨时,有条件者应用补光灯进行补光,并适当降低温度,减少肉肉的消耗。光照的调控与温度、种类、生长状态等因素密不可分,温度与光照常常产生矛盾,如春季连日阴雨,光照不足,但温度适宜多肉生长,此时易引发徒长,此时应调控温度、水分,抑制多肉生长,或进行补光,成本较高;夏季进行遮光,往往不是因为光照太强,而且需要降低温度。夏季休眠的多肉,不一定都要减少光照,如生石花要维持充足光照,避免其徒长,因为生石花徒长了,便命不久矣了。

(三)水分与空气相对湿度

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No water,no life.

对多肉植物没有多少认识的人常常认为多肉植物只怕湿不怕干,甚至说越干越好。这显然是片面的。相对其他植物而言,多肉植物确实能耐比较长时间的干旱,但决不是说它们不需要浇水。在长期缺水的情况下,多肉植物只能靠消耗体内储藏的水分来维持生命,当消耗超过极限还得不到水分补充时就会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在盆栽情况下过长时间不浇水,根就可能千枯,以后再浇水也无济于事。所有的植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水分以维持生命活动,只是多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与普通植物有所不同。

很多仙人球在根系损坏的情况下,一开始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能开花,而时间一长就来不及抢救。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温度或植株本身生长规律,这株仙人球接近进入休眠阶段,这时候浇水,就可能因盆内水分过多,盆土迟迟不干,时间一长导致死亡。另外,栽培场所湿度过低,在盆土潮湿的情况下,造成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植株因冻死而腐烂。如越冬时的量天尺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多肉的贮水与耗水

多肉植物从整体上看含水量占鲜重比例较高,贮水的器官主要是茎和叶,因种类而异。多肉植物细胞壁弹性非常大,因而可以贮存更多的水分在细胞内。一些掌类可以在外界停止供水的情况下存活数年之久,甚至在失水达80~90%的情况下还能存活,相较与非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不仅贮水能力强,消耗水分的速度也非常慢。原因一是具有较厚的角质层,其角质层厚度约为其他植物的15倍;二是气孔较少,仙人掌科的松玉露是目前发现的陆生植物中气孔最少的,有的气孔凹陷,有的气孔外有毛状体阻碍气体交换。生石花属的植物顶部没有气孔,气孔分布在侧面,而侧面往往大部分埋在土里。这些特点都减少了水分的蒸腾,使得多肉植物的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都大大低于其他植物。

多肉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很高,比其他植物要高3~6倍。我们都知道了CAM植物白天气孔关闭,晚上开放,从而减少了水分蒸腾。而当天气极端高温时(晚上温度超过30℃),CAM植物晚上气孔也会关闭。有部分CAM植物,如褐毛掌,在昼夜气孔都关闭的时候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料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这种现象成为CAM闭滞。从物质守恒的角度来说,CAM闭滞并不会使生物体量增长,不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生物量的消耗。

尽管多肉植物具有很强节水的能力,不过还是得补充水分。如果长时间不供应水分,多肉的生理活动会发生改变,光合作用停止,植株逐渐皱缩枯萎。

纯干货!多肉植物栽培要点

栽培的多肉比野生多肉需水量更大,因为野生的多肉在自然环境下千锤百炼,早已习得一身绝世武功,而且经过了大自然的淘洗,能存活下来的必定不是等闲之辈。而且盆栽不比地栽,地栽的多肉可以往深处寻找水分,而盆栽的就必须及时浇水了。

那么,一个最弱智也最常问的问题来了,隔多长时间浇一次水?因为相关的因素太多使得这个问题显得很难回答。那我勉为其难的试着回答一下╮(╯_╰)╭

浇水频率的依据:

1,具体种类的生长习性。种类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是有些不同的

2,生长期与休眠期。生长期多浇水,休眠期少浇水甚至不浇水。

3,植株生长状态。株龄越大的多肉,浇水频率越低些。幼苗期,蕾期、花期的多肉需水量较大。

4,花器。栽培容器的材质、大小、形状等都会影响透气性,透气性好的多浇水。

5,基质。根据基质的特性浇水,一般采取见干见湿的方式。

6,天气。看天浇水不用说了吧,如秋高气爽是最好的天,多浇,阴雨天前后少浇。

什么,说到最后也等于没说呀!那你又要问……

那么一次又要浇多少水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土壤水分的知识。土壤中的水按物理状态主要分为地下水、重力水、毛细管水和束缚水。重力水是在土壤水分饱和的状态下受重力作用渗漏的水。土壤粘紧排水不畅时,重力水会暂时占据土壤大空隙,使土壤空气减少,不利于根系呼吸,是不受我们欢迎的。因此我们常说土壤要疏松透气、排水性好,就是要尽快排除多余的重力水。毛细管水是由毛细管力保持在土壤颗粒间的水分,是植物吸收的主要来源。束缚水简言之就是束缚在土壤颗粒表面的水分,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吸湿水不能为植物利用,由于部分膜状水所受吸引力超过植物根的吸水能力,更由于膜状水移动速度太慢,不能及时补给,所以高等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所有膜状水的一部分。当土壤还含有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时,高等植物就已经发生永久萎蔫了。

由此,对植物最重要的是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又可分为悬着水和支持毛管水。悬着水是指不受地下水源补给影响的毛管水,即当大气降水或灌溉后土壤中所吸持的液态水。壤土和粘土的毛管系统发达,悬着水主要是在毛管孔隙中,但也有一部分是在下端堵塞的非毛管孔隙内;砂土及砾质土的毛管系统不发达,大孔隙多,悬着水主要是围绕在土粒或石砾相互接触的地方,有时水环融合在一起,有时互相不甚通连,统称为触点水。在均质土壤中,当悬着水处于平衡状态时,土壤上下各处的含水量基本一致。支持毛管水是指土壤中受到地下水源支持并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毛管水,即地下水沿着土壤毛管系统上升并保持在土壤中的那一部分水分。这种水在土壤中的含量,是在毛管上升高度范围内自下而上逐渐减少,到一定限度为止。

很显然,在地栽情况下,更有利于保持毛细管水。

再来了解几个土壤水分常数。

永久萎蔫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尚存留的水分含量(以土壤干重的百分率计)。植物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中不止有束缚水,还有部分毛细管水。那为什么这部分水不能被利用呢?还要涉及土壤水势的问题,水势是指水的化学势,是推动水在生物体内移动的势能,单位为MPa。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总是从水势较高处向水势较低处移动。毛细管水的水势为-0.01~-3.1MPa,而植物的永久萎蔫点在-0.1~0.2MPa,即当土壤水势低于-0.15MPa时,大部分植物无法从土壤吸收水分。永久萎蔫系数因土壤性质不同而不同,大致为粗沙1%,砂土5%,壤土10%,黏土15~20%。

当水分充满土壤空隙,土壤无法容纳更多水分时,称为饱和含水量或最大持水量。土壤重力水排除后的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不同性质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也不同,砂土10%,沙壤土14~18%,中壤土22~27%,黏土40~47%。

土壤中可利用的水=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对于一般的大田作物,田间持水量为70%最适宜耕作。对于多肉植物,土壤的含水量在10~20%为宜。

浇水方法

1,见干见湿。见干并不指完全干透,一般植物在有效水被消耗80%时浇水,喜湿植物在50%,旱生植物在85%。如何测定有效水分:水浇透至不再渗水为止,立即计重,即为最大含水重量,等水分消耗至植株出现萎蔫症状,立刻计重,测得凋萎重量,用最大含水重量减去凋萎重量,即为有效水含量。比如一盆多肉植物最大含水重量为1000g,测得其凋萎重量为700g,则有效水为300g,在有效水消耗85%时浇水,即255g,所以下次应在盆重为745g时浇透。在实际操作中,多依靠栽培者的个人经验判断土壤含水量。主要方法有,观察土面,从表层土壤的干燥时间和程度,可以推测整体的土壤含水量,一般在表土干燥一定时间后浇水,二是掂盆法,原理在上面已经讲了,小型的盆栽可以直接用水掂量,以判断大致的水分含量,再是观察植株状态,如果土很干了,并且植株出现了缺水症状,如底层叶片皱缩、变软,球体或柱体皱缩等,则应该浇水。这种浇水方法的好处是浇水间隔较长,有利于土壤透气,二是浇透水可以带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自来水也是含有一定盐分的,这些盐分会逐渐在盆内积累,而大部分多肉植物水势较低,含盐量太高的土壤不利于多肉生长。为了保证土壤EC值,淋溶率应该在50%以上。

2,少量多次。这种方法常用于生长旺盛期和幼苗期的多肉,频繁地少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含水量一直维持在10~20%,最高不要超过30%。这种方式可以维持充分的水分供应,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3,浸盆法。将盆栽置于有水的容器中,让水分由下而上进入土壤的浇水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浇深的盆中土壤水分往往会分布不均,下层土壤可能接近饱和而上层可能依旧干燥,对基质的性质有较高要求。尤其在夏季容易造成烂根,我觉得并不值得推荐。

水质

多肉植物适合用EC值较低(不超过0.5mS/cm)的水灌溉,以雨水为宜(0.1mS/cm),自来水的水质因地区而异,不过用来灌溉也是没什么问题的。自来水中含有残余的Cl2,理论上是对植物有害的,然而所有撇开剂量谈毒性的行为,都是耍流氓。由于含量较低,Cl2的危害基本可以忽略,如果不放心,可以将自来水蓄在敞口的容器中,待氯气挥发,放置一两天后即可使用。对于雨水的种种神奇的说法,我们还是要用科学的眼光对待,雨水有它的益处,但也不能迷信它。总之在生长季节,适时适当淋下雨是不错的,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要防雨的,尤其是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可以比原产地多好几倍。

浇水ps

浇水时间:早晨或傍晚均可,我一般晚上浇,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因为晚上比较有空。夏天一般要求延长浇水间隔,补水应选在温度尽可能低的晚间,浇水量以第二天能基本干了为宜,冬天浇水,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呸呸呸,应选在温暖晴朗的午前浇水,寒潮前后不浇水。

浇水沿盆边浇土面,尽量不浇叶面,尤其注意叶心不要积水。什么,你说是因为水珠聚焦阳光会使叶片灼伤?这个说法很常见也很扯淡,其实主要原因是水滴会阻碍气孔进行气体交换,造成局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引发化水机制,二是叶心比较幼嫩在长时间有水的情况下容易被病菌入侵造成烂心(两个猜想,不一定对)。我之前也曾抱着野生的多肉不也是风吹日晒雨淋的,雨水淋到叶子很正常,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心态,浇水随意了些,结果便吃到了教训。如果你们一定要给肉肉洗澡,我也不拦着,记得把水滴吹掉就好哟。

(四)土壤与养分

基质的选用

适合的基质是栽培多肉的关键,如果你认为多肉原生境土壤条件很一般,认为多肉植物对土壤要求很低,随便去外面挖点土来种多肉,那么请允许你的多肉也长得很随便。常用的栽培基质参见《植物常见基质的特性和作用》一文。这里再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补充一下对几种基质的认识。

培养土和颗粒土的选用及比例是配土好坏的关键。培养土的选择有泥炭、椰糠、腐殖土、园土等,这些都适合作为配土成分,作为主要的养分来源。小苗的配土中可以多添加些,但比例一般不超过50%,其中园土最好选用砂壤土或壤土,在使用之前要消毒。

在我的配土中,珍珠岩是经常选用到的,珍珠岩无法不提供养分,但是它非常轻质透气,不过使用时间久了易粉化,常选用占颗粒土1/3的比例使用,不要太多,但太少了也没什么意义。另一种轻质材料蛭石,也是无肥基质,保水能力强,起到平衡水分和空气的作用,因此主要用于扦插,另外蛭石有很大的阳离子交换量(1mmol/g以上),具有很强的保肥能力,所以在配土中也可适当加入蛭石,由于蛭石保水性强,所以添加比例不能太高,而作为辅助基质使用,建议用量为5%~10%。最后说下沙子的选用,推荐度不大,尤其是太细太粉的沙子,在浇水中会逐渐沉降到盆底,还会堵塞土壤中的毛细管,没有什么益处。

根据多肉种类不同,应选用不同性质的土壤,生长缓慢需水不多的球形种类可以选用砂土,生长较快的球形种类如金琥可选用砂壤土,而龙舌兰和芦荟,小型的可选用砂壤土,大型的选用壤土。多肉配土的方式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以疏松透气为原则,排水通畅,一浇便透最好不过。用于种植多肉的基质要求总孔隙度达到70%左右,通气空隙与持水空隙比例为1:3到1:2之间,pH5.5~6.5,EC值不超过1.5mS/cm。关于基质的选择建议选用廉价易得的材料,如河沙、粗砂、煤渣等,不要迷信价格不低的一些颗粒土,另外网络上销售的颗粒土不乏以次充好的现象,或以烧制的泥土冒充赤玉土、鹿沼土,这些假货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粉化,比较容易识别。

基质的消毒

现在的无土栽培基质多是无虫无菌的,基本可以放心使用。园土、腐殖土,或者长期使用后的基质,有可能存在病菌和虫卵,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这部分基质有必要进行消毒,以消灭任何可能存留的病菌和虫卵。基质消毒常用的方法有高温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一)高温消毒

1.微波炉消毒 将湿润的基质放在塑料袋中置于微波炉内,高火加热10分钟。

2.蒸气消毒 把营养土放人蒸笼内,加热到60-100℃,持续30-60分钟。

3.水煮消毒把培养土倒入锅内,加水煮开30-60分钟,然后滤去水分,晾干到适中湿度即可。

4.炒灼法 少量土壤,可放入铁锅或铁板上加火烧灼,待土粒变干后再烧0.5-2小时。

(二)化学药剂消毒

化学药剂消毒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消毒效果不如蒸汽消毒,在生产中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甲醛、高锰酸钾、氯化苦、溴甲烷、威百亩和漂白剂等,其中部分药剂对操作人员身体不利。在家庭园艺中常用高锰酸钾和多菌灵、百菌清等广谱性药剂进行消毒。

1.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一般用在石砾、粗沙等没有吸能力且较容易用清水冲洗干净的惰性基质上消毒,而不能用于泥炭、木屑、岩棉、陶粒等有较大吸附能力的活性基质或者难以用清水冲洗干净的基质,因为这些基质会吸附高锰酸钾,会直接毒害作物,或造成植物的锰中毒。基质消毒时,用0.1~1.0%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在固体基质上,并与基质混拌均匀,然后用塑料包埋基质20~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多菌灵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对人、畜毒性低,

属苯并咪唑类,可以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中多种病原菌具有活性,但对卵菌、链格孢菌、长蠕孢菌和细菌没有活性。药剂经种子、根、叶吸收,可在作物体内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一般持效期为10至15天,在多雨条件下持效期7天左右。能够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及大田农作物病害的防治,除叶部喷雾外,也多作拌种和浇土使用。常见多菌灵有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等。多菌灵每立方米培养土施50%多菌灵粉40克,拌匀后用薄膜覆盖2-3天后揭开即可。也可将多菌灵配成1000倍液,均匀喷施,拌匀,使基质充分湿润即可。

(三)紫外线消毒

将土壤摊开置于阳光下,根据土量、光照强度不同,暴晒2~15天,期间定时翻动土壤,即可充分消毒。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非常值得推荐,注意泥炭晒干后容易板结,水分不易再进入,因此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肥料的使用

大部分多肉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不高,甚至用清水水培也能长时间生长良好(是的,多肉可以水培,以后的文章再细说啦)。多肉的施肥以有机肥、缓释肥为主,市面上有专门的适用于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的肥料产品,主要在上盆或翻盆的时候拌土施入,可以保证一年以上的生长需要。追肥施肥方式主要是淡肥薄施,在生长期施用。不管是基肥还是追肥都要严格控制肥料用量,以控制土壤的EC值。由于多肉植物本身生长的特性,以及是否要进行追肥比较难判断,建议不追肥或谨慎追肥,而只施底肥(用量也要谨慎),在2~3年后翻盆时再加入底肥即可。为什么对施肥要很谨慎呢?首先在家庭栽培中即使不施肥,多肉也能常年生长良好,而一旦施肥不当,则可能导致植株迅速死亡。植株体量较小,或扦插完根系还很幼嫩的多肉不宜施肥。对于小苗来说比肥料更重要的是水分,维持适当的水分供应便能让小苗生长迅速,所以不必想着施肥啦。

(五)空气

码了一万多字,在这偷一下懒。也许我还可以继续巴拉巴拉讲在夜间提高CO2含量可以提高多肉植物生长量什么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多肉爱好者来说要怎么操作呢……关于空气这方面,只有一个要求就是通风!通风!通风!

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病害,空气湿度大时容易生气根。尤其是艰难的度夏任务期间,更要加强通风,不仅能提供较好的气体环境,还能降低温度。什么?怎么通风?栽培场所的门窗常开,还有就是风扇咯……

结语

为什么费时写这篇文章呢?我认为理论是要先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以前有人问我关于多肉养护的问题,我一般都会直接回答该怎么做,可是对方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还是一知半解,不明白原理,就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做调整。现在把理论和实践一起介绍了,希望对肉友们有所帮助。没有人能一夜之间成为大神,种植者的经验和感觉也很难在纸面上写的非常明了,唯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找到养好多肉的秘籍。

文章来自黑弟的个人经验和至今阅读记的笔记,其中的资料来源基本可靠。黑弟不才,文章或有错误,希望大家有自己的判断,有问题可在公众号上留言,黑弟会尽快回复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