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在盆景制作中应遵循哪些艺术原则
在制作盆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盆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盆景制作应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师法自然,因材处理
盆景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因此一定要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而且,盆景所用的材料,如植物、山、石、水、土等,都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和色彩。特别是植物,还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制作盆景时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因材处理。如松柏类宜表现古朴苍劲的风格,若用它表现婀娜的风韵则要失败。
(2)主次分明
任何一件艺术品,各部分之间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有次。在进行盆景创作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突出主体,以增强感染力。
突出主体,首先要确定主体的体量、位置和形状,再考虑配体该如何配置。这样,才更能取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另外,主体的位置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主体不宜放于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而应稍偏向一侧,放在视觉的重心处。
还可以通过体量、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一棵不太高的小树,可通过安置一匹小马作配件,突出树体的高大来。在颜色上,主体用纯度高一些、颜色鲜明一些的色彩,配体用稍灰一点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可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透视关系中的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来突出主体。
(3)虚实相生,疏密得当
在盆景的创作中,虚与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实,给人以依托;虚,给人以想象。虚和实在盆景中应用非常普遍。比如,在山水盆景中,山为实,水为虚,通过山和水的结合,如水岸线的变化等,达到虚实相生的目的。就山石本身来说,山为实体,为使其虚化,我们在山上凿洞引瀑,种植树木。就水体而言,水为虚体,为使其实,可在水中放置小石或舟筏等。
在盆景创作中,虚实结合还指盆景各要素不能平均分配。要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安排。用疏与密的变化来表现虚和实。
(4)顾盼呼应
盆景中各元素,如树木、山石、水面和旱地,无论是主是次,是虚是实,是聚是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创作时,各个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一定的呼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顾盼呼应体现在盆景的许多方面。如在景物的动势方向上,在种类、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虚实、疏密和轻重等各个方面,均要取得顾盼呼应的整体一致感。如在制作山水盆景时,主峰应以刚直线条为主,则配峰也应有刚直的线条与之相呼应。又如,在主景中以某种色彩为主,那配景中也需要有这种色彩,这样才能取得整体一致的感觉。
(5)露中有藏
古人说“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所以,在盆景的创作中,适当地藏起一部分,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境界,并能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以达到创作的深意。对于山水盆景来说,露中有藏就是使山峰之间互相遮掩,以丰富层次,增加景深。如要表现林木的幽深,则要注意树木之间,前后树干互相穿插遮挡,有露有藏。有露有藏是表现盆景意境的重要手法,要注意应用。
(6)巧拙互用
巧,即灵巧;拙,指朴拙,雅拙。巧和拙同样能给人以美感。在树木盆景中,往往树木姿态愈古拙,愈能给人以美感。比如说梅花,花本身灵活飘逸,所以其主干一定要苍劲、古朴。才能体现其丰韵。在山水盆景中,山如果雄伟深厚,则山上之树一定要精巧,与山形成古拙之对比方可。
(7)“三远”法
“三远”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按照人的视点高低,可分为仰视高远,俯视深远,中视平远。在盆景制作中,要力求表现“三远”。
高远法,可以表现主峰突兀挺拔之势。创作高远式山水盆景,主峰宜高峻,位置宜偏后,自下而上,渐渐变小。配峰在主峰的前面或左右,应前低后高,高低参差。山石的皴纹应较清晰,水面宜小一些。
深远法,用来表现山峰重重叠叠,山重水复的美景。一般近山、远山要有交错组合,因此必须处理好“露”与“藏”的关系,使整个盆景有一种幽深感。一般近山的皴纹要清晰,远山的皴纹渐渐平淡,水面的大小宜适中。
平远法,表现的是典型的水乡气氛,追求一种忽明忽暗,缥缥渺渺的境界。平远式山水盆景,通常山峰低矮平缓,山形横长延绵,皴纹平淡,水岸线曲折,水面广阔,留白较多。
(8)比例恰当
中国画论中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理论,反应了盆景制作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地处理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在小小盆钵中表现广阔的景致,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例如,用一拳头大小的小石表现山峰,如单独设景,则显得过于矮小,如能在旁边衬一黄豆大小的人物塑像,则会感觉石高如山,挺拔苍峻。
(9)情寓于景
盆景是一门借景抒情的艺术。优秀的盆景不但能再现自然美景,更能引发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制作盆景时,一山一水,一木一草,都应渗入作者的情思,凝聚作者的情感,使观赏者不但能看到盆中之景,更能体会到景中之情。
在制作盆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艺术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盆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一般地说,盆景制作应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师法自然,因材处理
盆景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因此一定要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而且,盆景所用的材料,如植物、山、石、水、土等,都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和色彩。特别是植物,还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制作盆景时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因材处理。如松柏类宜表现古朴苍劲的风格,若用它表现婀娜的风韵则要失败。
(2)主次分明
任何一件艺术品,各部分之间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有次。在进行盆景创作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突出主体,以增强感染力。
突出主体,首先要确定主体的体量、位置和形状,再考虑配体该如何配置。这样,才更能取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另外,主体的位置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主体不宜放于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而应稍偏向一侧,放在视觉的重心处。
还可以通过体量、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一棵不太高的小树,可通过安置一匹小马作配件,突出树体的高大来。在颜色上,主体用纯度高一些、颜色鲜明一些的色彩,配体用稍灰一点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可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透视关系中的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来突出主体。
(3)虚实相生,疏密得当
在盆景的创作中,虚与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实,给人以依托;虚,给人以想象。虚和实在盆景中应用非常普遍。比如,在山水盆景中,山为实,水为虚,通过山和水的结合,如水岸线的变化等,达到虚实相生的目的。就山石本身来说,山为实体,为使其虚化,我们在山上凿洞引瀑,种植树木。就水体而言,水为虚体,为使其实,可在水中放置小石或舟筏等。
在盆景创作中,虚实结合还指盆景各要素不能平均分配。要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安排。用疏与密的变化来表现虚和实。
(4)顾盼呼应
盆景中各元素,如树木、山石、水面和旱地,无论是主是次,是虚是实,是聚是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创作时,各个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一定的呼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顾盼呼应体现在盆景的许多方面。如在景物的动势方向上,在种类、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虚实、疏密和轻重等各个方面,均要取得顾盼呼应的整体一致感。如在制作山水盆景时,主峰应以刚直线条为主,则配峰也应有刚直的线条与之相呼应。又如,在主景中以某种色彩为主,那配景中也需要有这种色彩,这样才能取得整体一致的感觉。
(5)露中有藏
古人说“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所以,在盆景的创作中,适当地藏起一部分,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境界,并能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以达到创作的深意。对于山水盆景来说,露中有藏就是使山峰之间互相遮掩,以丰富层次,增加景深。如要表现林木的幽深,则要注意树木之间,前后树干互相穿插遮挡,有露有藏。有露有藏是表现盆景意境的重要手法,要注意应用。
(6)巧拙互用
巧,即灵巧;拙,指朴拙,雅拙。巧和拙同样能给人以美感。在树木盆景中,往往树木姿态愈古拙,愈能给人以美感。比如说梅花,花本身灵活飘逸,所以其主干一定要苍劲、古朴。才能体现其丰韵。在山水盆景中,山如果雄伟深厚,则山上之树一定要精巧,与山形成古拙之对比方可。
(7)“三远”法
“三远”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按照人的视点高低,可分为仰视高远,俯视深远,中视平远。在盆景制作中,要力求表现“三远”。
高远法,可以表现主峰突兀挺拔之势。创作高远式山水盆景,主峰宜高峻,位置宜偏后,自下而上,渐渐变小。配峰在主峰的前面或左右,应前低后高,高低参差。山石的皴纹应较清晰,水面宜小一些。
深远法,用来表现山峰重重叠叠,山重水复的美景。一般近山、远山要有交错组合,因此必须处理好“露”与“藏”的关系,使整个盆景有一种幽深感。一般近山的皴纹要清晰,远山的皴纹渐渐平淡,水面的大小宜适中。
平远法,表现的是典型的水乡气氛,追求一种忽明忽暗,缥缥渺渺的境界。平远式山水盆景,通常山峰低矮平缓,山形横长延绵,皴纹平淡,水岸线曲折,水面广阔,留白较多。
(8)比例恰当
中国画论中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理论,反应了盆景制作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地处理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在小小盆钵中表现广阔的景致,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例如,用一拳头大小的小石表现山峰,如单独设景,则显得过于矮小,如能在旁边衬一黄豆大小的人物塑像,则会感觉石高如山,挺拔苍峻。
(9)情寓于景
盆景是一门借景抒情的艺术。优秀的盆景不但能再现自然美景,更能引发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制作盆景时,一山一水,一木一草,都应渗入作者的情思,凝聚作者的情感,使观赏者不但能看到盆中之景,更能体会到景中之情。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在盆景制作中应遵循哪些艺术原则详细阅读
2022-10-23
- 树桩盆景配盆应遵循哪些原则详细阅读
2022-06-01
- 盆景制作应遵循的艺术原则详细阅读
2022-04-20
- 树桩盆景配盆应遵循哪些原则详细阅读
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