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花基础 > 非洲菊的养殖方法

非洲菊的养殖方法

养花基础2022-09-22 14:16:31

一、温度要求。应用栽培设施,尽量满足非洲菊苗期、生长期和开花期对温度的要求,以利正常生长和开花。我国华南地区外均不能露地越冬,需进行温室栽培,长江流域以外可用不加温的大棚栽培。在夏季,棚顶需覆盖遮荫网,并掀开大棚两侧塑料薄膜降温。冬季外界夜温接近0C时,封紧塑料薄膜降,棚内一定需增盖塑料薄膜。遇晴暖天气,中午揭开大棚南端薄膜通风约一小时。

二、温度要求。非洲菊为喜光花卉,冬季需全光照,但夏季应注意适当遮荫,并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

三、灌水要求。定植后苗期应保持适当湿润并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迅速成苗。生长旺盛应保持期应保持供水充足,夏季每3-4天浇一次,冬季约半个月一次。花期灌水要注意不要使叶丛中心沾水,防止花芽腐烂。露地栽培要注意防涝。另外,灌水时可结合施肥。

四、追肥要求。非洲菊为喜肥宿根花卉,对肥料需求大,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5:18:25。追肥时应特别注意补充钾肥。一般每亩施销酸钾2.5公斤,硝酸铵或磷酸铵1.2公斤,春秋季每5-6天一次,冬夏季每10天一次。若高温或偏低温引起植株半休眠状态,则停止施肥。

五、非洲菊养殖对土肥水的管理。非洲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欢pH值为6.0~6.5的微酸性土壤,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也能生长、开花,但在碱性土壤中叶片易发生缺绿症,以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一般选用松针、稻壳、醋糠等通透性好的材料与腐熟的有机肥(如猪粪、牛粪等)和沙土混合,其体积比大约为1∶1∶1,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拌匀后覆薄膜3~5d,揭膜后翻动,待药味挥发后再用。盆栽非洲菊除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外,对镁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在生长季应每隔2~3周叶面喷施1次0.2%~0.4%以硝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等为主的生理酸性肥料,也可以结合浇水灌稀薄的矾肥水,秋冬季节可间隔时间长些,降低浓度,并适当增施磷肥,增强植株的抗寒性。盆栽非洲菊较耐旱,怕积水,积水易烂根。在浇水施肥时注意尽量不要使叶丛中心着水,否则易使花芽腐烂。水温要比土壤温度略高,否则会使其染上立枯病。

非洲菊的病害和普通的花卉有点区别,一起了解一下!

非洲菊养殖的病虫害防护方法

养护非洲菊的时候要重点注意可能发生在它身上的病害。

1、疫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连作土壤必须用威博亩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见说明;浅植,根颈露于表面1cm;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cm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度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2、白粉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另外,用硫磺熏蒸法防治,每个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20-30g,于每日17时放帘后,保持棚内密闭,通电加热2小时,每隔6天更换一次硫磺粉,连续熏蒸15天止。在白粉病病发期,每天熏蒸8-10h,10天左右即可消除白粉病。

3、斑点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2.5%腈菌唑乳油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灰霉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控制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将密植的、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为防止水蒸气在花朵上凝结,晴天早晨10点以后,要逐渐拉开侧棚,避免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5、白粉虱: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选好药剂和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轮换用药。效果较好的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喷药时间选在黎明,喷后密闭大棚4-5个小时,第二天早晨连续喷药一次。

6、蓟马: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及时剪除有虫花朵,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用80%敌敌畏300-400ml熏蒸1小时或用5%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后关闭大棚8-10小时,熏蒸时间可以在早上10点或傍晚5点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7、菜青虫: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幼虫,用10%虫除尽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采用有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进行防治,7天1次,连续3次。

同时要注意注以上农药根据资环所提供的参考配方经过试验后而定。

如果能用心注意到上面的地方,要种出一株漂亮的非洲菊就不难了。

一、温度要求。应用栽培设施,尽量满足非洲菊苗期、生长期和开花期对温度的要求,以利正常生长和开花。我国华南地区外均不能露地越冬,需进行温室栽培,长江流域以外可用不加温的大棚栽培。在夏季,棚顶需覆盖遮荫网,并掀开大棚两侧塑料薄膜降温。冬季外界夜温接近0C时,封紧塑料薄膜降,棚内一定需增盖塑料薄膜。遇晴暖天气,中午揭开大棚南端薄膜通风约一小时。

二、温度要求。非洲菊为喜光花卉,冬季需全光照,但夏季应注意适当遮荫,并加强通风,以降低温度,防止高温引起休眠。

三、灌水要求。定植后苗期应保持适当湿润并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迅速成苗。生长旺盛应保持期应保持供水充足,夏季每3-4天浇一次,冬季约半个月一次。花期灌水要注意不要使叶丛中心沾水,防止花芽腐烂。露地栽培要注意防涝。另外,灌水时可结合施肥。

四、追肥要求。非洲菊为喜肥宿根花卉,对肥料需求大,施肥氮、磷、钾的比例为15:18:25。追肥时应特别注意补充钾肥。一般每亩施销酸钾2.5公斤,硝酸铵或磷酸铵1.2公斤,春秋季每5-6天一次,冬夏季每10天一次。若高温或偏低温引起植株半休眠状态,则停止施肥。

五、非洲菊养殖对土肥水的管理。非洲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欢pH值为6.0~6.5的微酸性土壤,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也能生长、开花,但在碱性土壤中叶片易发生缺绿症,以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一般选用松针、稻壳、醋糠等通透性好的材料与腐熟的有机肥(如猪粪、牛粪等)和沙土混合,其体积比大约为1∶1∶1,用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拌匀后覆薄膜3~5d,揭膜后翻动,待药味挥发后再用。盆栽非洲菊除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外,对镁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在生长季应每隔2~3周叶面喷施1次0.2%~0.4%以硝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等为主的生理酸性肥料,也可以结合浇水灌稀薄的矾肥水,秋冬季节可间隔时间长些,降低浓度,并适当增施磷肥,增强植株的抗寒性。盆栽非洲菊较耐旱,怕积水,积水易烂根。在浇水施肥时注意尽量不要使叶丛中心着水,否则易使花芽腐烂。水温要比土壤温度略高,否则会使其染上立枯病。

非洲菊的病害和普通的花卉有点区别,一起了解一下!

非洲菊养殖的病虫害防护方法

养护非洲菊的时候要重点注意可能发生在它身上的病害。

1、疫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连作土壤必须用威博亩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见说明;浅植,根颈露于表面1cm;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cm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时间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度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一次,连续3次。

2、白粉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防治1次,连防2-3次。另外,用硫磺熏蒸法防治,每个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20-30g,于每日17时放帘后,保持棚内密闭,通电加热2小时,每隔6天更换一次硫磺粉,连续熏蒸15天止。在白粉病病发期,每天熏蒸8-10h,10天左右即可消除白粉病。

3、斑点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2.5%腈菌唑乳油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灰霉病:防治关键技术在于控制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将密植的、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为防止水蒸气在花朵上凝结,晴天早晨10点以后,要逐渐拉开侧棚,避免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5、白粉虱: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选好药剂和正确用药:白粉虱对农药易产生抗性,必须轮换用药。效果较好的农药有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喷药时间选在黎明,喷后密闭大棚4-5个小时,第二天早晨连续喷药一次。

6、蓟马: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及时剪除有虫花朵,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在温室中熏蒸农药是最好的防治方法,用80%敌敌畏300-400ml熏蒸1小时或用5%吡虫啉1500-2000倍液喷雾后关闭大棚8-10小时,熏蒸时间可以在早上10点或傍晚5点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7、菜青虫:防治关键技术在于幼虫,用10%虫除尽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采用有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进行防治,7天1次,连续3次。

同时要注意注以上农药根据资环所提供的参考配方经过试验后而定。

如果能用心注意到上面的地方,要种出一株漂亮的非洲菊就不难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