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盆景元素的使用
养殖方法2022-06-14 11:19:47
北京 谭惠秋 文摄 常听到盆景业内人士感叹,盆景相对于其他花卉苗木来讲,市场显得狭小,想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更非易事。受众面小的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盆景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盆景从业人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譬如经常在各大公园举行盆景展览、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盆景制作技艺交流培训活动、在网上开设盆景论坛等等,甚至优秀的盆景作品还登上了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的版面。但我认为,这些努力仍不能最直观地让广大群众认识盆景并领略盆景艺术的魅力,从而达到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推动盆景事业向产业化发展的目地。 怎样才能让百姓最直观地认识盆景呢?我认为有一条路简单快捷,最具有难以逃避及不可抗拒性。那就是,在天天要和百姓打照面的园林景观中嵌入盆景元素。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盆景作品在园林景观中出现不但可行,而且还能起到其他植物所起不到的甚至是无以比拟的作用。在北京这座古老的都市里,多少年来,即使在皇家园林里,装饰绿化也大多数是以松柏为主。但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东城区通往主赛场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件大型盆景作品出现在主干道旁的花坛中,在相对低矮一些的植物群落的烘托陪衬下,盆景的那种大气、那种威严、那神高贵和由此而彰显出来的文化品位及历史的厚重感,让人顿生敬畏。 2011年5月,我去了武汉一趟,住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部院内。我发现,无论是在草坪中还是在甬道旁以至于楼堂馆所前,都有盆景作品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那棵被修剪成多层次云片状的小树,是不是让校园变得灵动起来了(图1)?那棵古朴苍劲的老桩稳稳地站在那里,引导着几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活泼中又不失稳重和宽厚(图2)。即使是大桥边的行道树,也在修剪中加进了盆景造型的艺术手法,提升了高校园区内应有的文化品味和氛围(图3)。 在著名景点黄鹤楼四周,更是随处可见盆景的踪影。主楼前,有两个大型盆景威风凛凛地坐镇,其气势和可“欲穷千里目”的恢宏建筑相得益彰(图4)。楼内底层的大型壁画前,几盆中型盆景稳稳当当地压着飞翔的黄鹤的阵脚,十分和谐(图5)。而在观众休息的地方,则摆放了几盆体积略小、线条略柔一些的盆景,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雅致的小环境(图6)。 这些随处可见、应用得恰到好处的盆景元素,无疑为人们认识盆景、喜欢盆景铺设了最直接、最真实的科普通道。于是,我常在路边看到有老人在楼前的空地上摆弄盆景,甚至在家庭妇女晾衣服的铁丝旁都看到了盆景的身影。 我国北方的几个大城市,都曾是历朝古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度加进一些盆景元素,不仅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极有可能会成为锦上添花的神来之笔,但这些似乎还未纳入园林设计师们思考的范围,或者说还没有成为他们的设计习惯。北京东城区平安大街某一路段的北侧,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的地方。从东向西数,依次是段祺瑞执*旧址、欧阳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孙中山行馆等,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前身都还有更传奇的故事。2011年,东城区在这一路段边上建造了多个较高规格的花坛,清一色是青石雕花的围栏,四角立图案精美的石鼓型转角,花坛的建造设计端庄且素雅,和周边的景致气氛相互应和,很是协调。但花坛的植物搭配却大煞风景;小花小草,普普通通,几棵小树也是弱不禁风的样子。天天在它们身边走,我常想,为什么不能在其中加进一些古典风格的盆景元素?那样和周边的贵胄气派多搭配。没钱吗?不可能,不好养护吗?理由不成立。只能解释为设计师们在景观设计中还没有重视盆景元素的合理运用,或者说,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文化素养来驾驭有盆景元素在内的景观设计。 我想说,呼吁人们喜欢盆景、热爱盆景,首先要让人们认识盆景。认识盆景最简单的方法就像教小学生看图识字一样,让人们能经常直观地看到盆景,记住盆景,并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美好,从而产生购买拥有的欲望,并由此促进诸如养护指导、寄存寄养、盆景盆的制作及收藏、栽培材料花肥花药的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我们的盆景事业才会有雄厚的基础,才能得以健康、稳步、蓬勃地发展。在这方面,还得恳请园林景观设计师们都来出把力! 盆景艺术,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么好的东西,在欣逢盛世的今天,该让它大放异彩了。img src="ebooks2-5732-573-13021080.jpg" >img src="ebooks2-5732-573-13021081.jpg" >img src="ebooks2-5732-573-13021082.jpg" >img src="ebooks2-5732-573-1302108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