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竹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的叶。具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口疮尿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入心经,长于清心泻火以除烦,并能清胃生津以止渴,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外感风热,烦热口渴。
2、口疮尿赤:本品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小便,上可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下可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
3、西医诊为疱疹性口炎属于心火上炎者,泌尿系感染等属于下焦热盛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15g;鲜品15-30g。
化学成分
本品含三萜类化合物,如芦竹素、白茅素、蒲公英赛醇及甾类物质如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膏有退热作用;本品利尿作用较弱而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出量则较强;其粗提物有抗肿瘤作用;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升高血糖作用。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2、《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为良剂也。”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石膏、知母、玄参等,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配人参、麦门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外感风热,烦热口渴,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治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常配木通、生地黄等,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治温病热陷心包,神昏谵语之证,常配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如清宫汤(《温病条辨》)。
相关配伍
1、竹叶配灯心草:二者皆能清泻心肺,导心肺之火下行而从小便出。二药配用,清泻心肺之火功效加强。适用于上焦有热移于小肠或热结膀胱之小便不利,心经有热之口舌生疮及热病心烦不寐等。二者药力皆薄,一般仅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2、竹叶配木通:二者均有清热利尿作用,合用可导热下行。适用于膀胱有热之小便不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除去杂质,干燥。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气弱,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
形态特征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蟹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褶,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鳞被3至1枚或缺如,披针形;花药在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长形之花柱,柱头3枚,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道地产区
产于长江流域各省。
生长环境
通常栽植于庭园。
生长见习
喜温暖潮湿气候,忌严寒及强风。宜选择背风向阳山坡、村庄附近缓坡平地及水旁栽种。以湿润、肥沃、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的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瘠薄、粘重的土壤上栽种。
繁殖方式
用母竹移栽。
栽培技术
2月中旬至3月下旬,选择竹竿健壮、节间稠密、分枝矮、枝叶茂盛、竹鞭生长势强、粗壮、鞭芽新鲜、芽饱满新鲜、无病虫害的二年生竹为母竹。挖掘长60cm、宽40cm、深30cm的根盘,2-3株或多至5株均可,挖母竹时应多带鞭根及泥土,不损伤芽胞及须根,切口要砍平。搬运时用稻草包裹。竹梢要切去一部分,留4-7丛丫枝,按行株距5m×3m挖穴。穴比原来根盘稍大,将竹栽入穴内。先填入一层细表土或塘泥。立正竹株,覆土分层踏实,并浇透水,培生,防止水分蒸发,并固定竹株。为防止风吹摇动,用支柱四周撑扶固定。
病虫防治
1、竹锈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
2、竹大象虫:为害竹笋,在成虫交尾、产卵期,可进行人工捕捉;幼虫孵化期,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