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秋牡丹根的功效与作用
秋牡丹根,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秋牡丹AnemonehupehensisLem.var.japonica(Thunb.)BowlesetStearn的根。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杀虫、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体癣,肌癣,中暑发热。
功效作用
功能
杀虫,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体癣,肌癣,中暑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0.6-1.5g,温开水送。外用:适量,捣汁或研粉外搽。
相关论述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功效下气杀虫。治小儿寸白虫、蛔虫。试治股癣、体癣、足癣等有效。”
2、《浙江药用植物志》:“杀虫,清热解毒,截疟。主治蛲虫病,蛔虫病,顽癣,白喉,疟疾,中暑。”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中暑:秋牡丹根0.6g。捣烂,开水吞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白喉:秋牡丹根3g。捣烂,冲半杯开水,在1d内频滴喉部;颈部用萝卜叶敷。(《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集,法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柱形,稍扭曲。长10-16cm,直径1-1.8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纹。根头部有分枝,其上有白色绒毛及未去净的叶基。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间可见白心。无臭,味苦微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毛茛科植物秋牡丹。
形态特征
秋牡丹又名秋芍药、压竹花、土牡丹。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粗长,暗褐色。基生叶为三出复叶;柄长24-32cm;小叶片宽卵圆形,长5-12cm,宽4.5-8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为浅心脏形,边缘5-7浅裂,并有不规则钝锯齿,齿端具尖头,两面疏生白色毛。花茎3歧分枝,具叶状总苞,下部的由3小叶所成,上部的为单叶,2-3裂,均对生;花单生或成稀疏聚伞状花序,花开放时径约4-5cm,重瓣,萼片15-20或更多,外轮绿色,边缘略带暗紫,内轮深红或淡紫红色,呈花瓣状;雄蕊多数,黄色,花丝短,细而弯曲,花药椭圆形;雌蕊心皮多数,集成球形,有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瘦果聚生成球状,具白色绢状毛。花期9-11月,果期次年4-5月。
生长环境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部分地区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