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苋的功效与作用

苋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30 14:18:48

苋,中药名。为苋科植物苋AmaranthustricolorL.的茎叶。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半野生。具有清热解毒,通利二便之功效。用于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

苋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通利二便。

主治

用于痢疾,二便不通,蛇虫螫伤,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煮粥。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液熏洗。

药理作用

~具有抗菌作用。~

相关论述

《本草经集注》:“赤苋:能疗赤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紧唇:赤苋捣汁洗之。(《圣惠方》)

2、治漆疮瘙痒:苋菜煎汤洗之。(《纲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长80-150cm,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叶互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菱状卵形至披针形,长4-10cm,宽2-7cm,先端钝或尖凹,具凸尖,绿色或红色、紫色、黄色,或绿色带有彩斑;叶柄长2-6cm。穗状花序。胞果卵状矩圆形,盖裂。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苋科植物苋。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80-150厘米;茎粗壮,绿色或红色,常分枝,幼时有毛或无毛。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绿色或常成红色,紫色或黄色,或部分绿色加杂其他颜色,顶端圆钝或尖凹,具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无毛;叶柄长2-6厘米,绿色或红色。花簇腋生,直到下部叶,或同时具顶生花簇,成下垂的穗状花序;花簇球形,直径5-15毫米,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及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透明,顶端有1长芒尖,背面具1绿色或红色隆起中脉;花被片矩圆形,长3-4毫米,绿色或黄绿色,顶端有1长芒尖,背面具1绿色或紫色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长或短。胞果卵状矩圆形,长2-2.5毫米,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圆形或倒卵形,直径约1毫米,黑色或黑棕色,边缘钝。花期5-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逸为半野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