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南蛇竻苗的功效与作用
南蛇竻苗,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minaxHance的苗。南蛇竻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湿热痧气,疮疡肿毒,瘰疬,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主治
用于外感风热,湿热痧气,疮疡肿毒,瘰疬,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捣敷。
相关论述
1、《陆川本草》:“泻热解毒,去瘀积。治湿热痧气,跌打骨折。”
2、《广西中药志》:“洗蛇癞,或加糯米捣烂,治小儿白泡疮。”3、《广西中草药》:“治疮疡肿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外感风热:南蛇竻苗二两。捣烂,开水冲服。
2、治瘰疬,痈肿:南蛇竻苗、龙眼叶、荔枝叶、桃树叶、首乌叶、蜜糖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3、治跌打骨折:南蛇竻苗、大驳骨、小驳骨各一两。共捣烂,用水或酒二两炒热,敷患处。(1-3方出自《广西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喙荚云实。
形态特征
喙荚云实又名南蛇竻、莲子簕、蚺蛇簕、石莲藤。有刺藤本,高约4m。各部均被短柔毛。根圆柱形,浅黄色。茎和叶轴上均有散生钩刺。二回羽状复叶,互生,长达45cm,托叶锥状而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cm,宽1.1-1.7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小叶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钩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萼片5,长约13mm,密生黄色绒毛;花冠蝶形,白色,有紫色斑点,最上1枚倒卵形,长约18mm,宽约12mm,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有毛;雄蕊10,离生,2轮排列,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生细刺,花柱稍超出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cm,宽4-4.5cm,先端圆钝而有喙,喙长5-25mm,果瓣外面密生针状刺。种子4-8颗,长椭圆形,长约18mm,宽约10mm,一侧稍洼,有环状纹。花期4-5月,果期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也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沟、溪旁或灌丛中。
相关文章
- 详细阅读
- 白花蛇草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3-01-11
- 南姜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11-20
- 皱叶南蛇藤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滇南杭子梢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南五味子叶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眼镜蛇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南蛇竻苗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南烛叶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
- 圆叶南蛇藤根的功效与作用详细阅读
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