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狮子草的功效与作用
狮子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Rabdosiayuennanensis(Hand.-Mazz.)Hara的根茎或全草。分布于云南。具有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脘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麻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感冒,风湿骨痛,偏瘫,食积,脘痛,痢疾,黄疸,痛经,经闭,崩漏,瘰疬,梅毒,疮疡,麻疹,风疹,疥癞,跌打损伤,狂犬,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发表透疹,活血散瘀,解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麻疹,黄水疮:九头狮子草全草15g。煎服。
2、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经闭:九头狮子草全草15g。泡酒或煎服。
3、治偏瘫:九头狮子草根15g,猪卵巢2个。烘干,共研末加酒热服。(1-3方出自《云南中草药》)
4、治痛经,闭经:九头狮子草根6g,茜草9g,小茜草6g。水煎服。
5、治胃寒痛:九头狮子草根、隔山消各9g。水煎服。(4-5方出自《丽江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唇形科植物不育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木质,块茎状,具红色的芽眼,其上生出一或多茎,其下有纤维状的根。茎高30-70厘米,通常不分枝,四棱形,被白色糠粃状短柔毛及混生的具节柔毛,全茎均等具叶或下部较密具叶。茎叶对生,狭或阔卵形,长2.5-6厘米,宽1.4-3.8厘米,先端锐尖稀钝,基部楔形,无柄,或渐狭成具翅的假柄,边缘具圆齿,上面榄绿色,密或疏被糙伏毛,下面较淡,密被紫色腺点及尤其是脉上的糠粃状短硬毛。圆锥花序顶生,有时侧生,长7-34厘米,被腺短柔毛,由聚伞花序组成,聚伞花序极叉开,5-15花,具梗,总梗长0.6-4.5厘米;最下部的苞叶叶状,向下渐小,上部的披针形或三角形,长2-3毫米,全缘,苞片狭披针形或线形,远较长3-13毫米的丝状花梗为短。花萼小,钟形,花时长约2.8毫米,口部直径约2.8毫米,被红色腺点及短柔毛,萼齿5,略短于萼筒,二唇形,后3齿小,前2齿较大,但均为阔卵形,果时花萼长至5毫米,俯垂,自喉部上弯,萼齿远比萼筒短。花冠长4-5毫米,冠筒淡黄色或白色,直,略超过花萼,基部直径约1.5毫米,向上增宽,至喉部直径约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黑紫色或深紫红色,长约与冠筒相等,具4圆裂,裂片卵形,极外反,下唇淡黄色,具紫色斑点,与上唇近等长,狭卵形,伸展,扁平。在雄蕊退化的雌性花中雄蕊内藏于下唇中,两性花中则雄蕊与雌蕊一样长长地伸出。小坚果小,卵形,略扁,深褐色,光滑,长约1.2毫米,直径约0.8毫米。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松林下或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