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30 09:26:47

白薇,中药名。为萝藦科白前属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产后虚热,热淋,血淋,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阴虚外感。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主治

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

2、热淋、血淋:本品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血淋涩痛。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消肿散结之效。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红肿疼痛。

4、阴虚外感: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治疗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

5、西医诊为伤寒、副伤寒、肺结核属于阴虚者,泌尿系感染属于下焦湿热者,化脓性感染属于湿热内蕴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4.5-9g。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注意事项

中药配伍禁忌: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强心苷等。其中强心苷中主要为甾体多糖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薇素。

药理作用

本品所含白薇苷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等作用。

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

2、《本草纲目》:“风温灼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可与当归、人参、甘草同用,共收养血益阴、清热除蒸之效,如白薇汤(《全生指迷方》)。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清实热,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还可用治温邪入营,高热烦渴,神昏舌绛等。

2、治膀胱湿热,血淋涩痛,常与木通、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3、治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常与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如白薇散(《证治准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若治咽喉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治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常与玉竹、淡豆豉、薄荷同用。

鉴别用药

青蒿与白薇:两药均性寒入肝经,功能退虚热、凉血,兼透散。既善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热病后期阴伤发热,以及虚热复感风邪而兼表证者;又兼治血热疹痒及吐衄。然青蒿味苦芳香,又解暑热、除疟热,治暑热表证或暑热烦渴、疟疾寒热。白薇味苦咸,不但凉血力强,而且能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治热病邪入营血、月经先期、经前发热、胎前产后烦热、血淋、热淋、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

相关药品

三蛇胆川贝糖浆、小儿退热口服液(颗粒)、小儿感冒茶(颗粒、口服液)。

相关方剂

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药膳食疗

白薇汤:

1、功效:治产后血虚、发热、晕厥。亦治一般虚热。

2、原材料:白薇9克,当归15克,党参9克,甘草6克。

3、做法:将所有药材洗净,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约至没过所有药材为止,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续煮30分钟左右,即可滤渣饮用。

4、用法:每次1小碗,早、晚2次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洗净,干燥。

炮制方法

1、白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薄片,干燥。生品用于凉血,通淋,解毒疗疮。

2、炒白薇:取白薇片或段,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焦黄色或挂焦斑,取出,放凉。炒白薇可缓和苦寒之性。

3、蜜白薇: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白薇片或段中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黏手为度,取出放凉。蜜白薇用于滋阴清热,治产后虚热。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鉴别

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皮细胞1列,径向稍延长;分泌细胞长方形或略弯曲,内含黄色分泌物。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位于两侧,木纤维位于*。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大量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7-45μm。分泌细胞类长方形,常内含黄色分泌物。木纤维长160-480μm,直径14-24μm。石细胞长40-50μm,直径10-30μm。导管以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为主。淀粉粒单粒脐点点状、裂缝状或三又状,直径4-10μm;复粒由2-6分粒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簿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溶液(1→10),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濒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10-25cm,直径0.1-0.2cm。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饮片性状

1、白薇:为不规则片或段,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2、炒白薇:形如白薇片或段,表面焦黄色,有焦斑。

3、蜜白薇:表面深黄色略带黏性。

常见伪品

混淆品:

1、竹灵消:为萝摩科植物竹灵消Cynanchuminamoenum(Maxim)Loes.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粗短,呈结节块状,长1.5-3cm,直径5-10mm,上方可见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有时可见残存茎基,下方和侧面着生多数细长的根,多弯曲,长10-15cm,直径0.5-1mm,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皱纹。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有细小的黄色木心。气微,味苦、微辛。

2、徐长卿: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根茎短,有盘节,上端有茎痕及残茎,下端四周着生多数细长呈微波状弯曲的根,根圆柱形,长10-16cm,直径1-1.5mm,表面淡棕黄色,质脆,易断,断面平坦色白,中心有黄色小木心。香气特异,味辛,有麻舌感。

3、白前: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ne.)Schltrexlevl.或芫花叶白前C.glaucescens(Decne.)Hand.-Maz.的干燥根及根茎。形态特征见白前项下。

伪品:

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射干IrisdichotomaPall.的根及根茎。形态特征见射干项下。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萝藦科白前属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

形态特征

1、白薇: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植物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簇生于多数细长的条状根,根长达20cm以上,直径2-3 mm,外皮土黄色。茎直立,绿色,圆柱形,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花多数,在茎梢叶腋密集成伞形聚

伞花序;花深紫色;花萼绿色,5深裂;花冠幅状,5深裂;副花冠5裂,裂片盾状,圆形,与

合蕊柱等长;花药先端具一圆形的膜片;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先端渐尖,基部钝形,中间膨大。种子多数,卵圆形,有狭翼;种毛白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蔓生白薇:与白薇相似,区别在于植物体不具白色乳汁,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叶质地较薄。花小,初黄绿色,后渐变为暗紫色,花冠裂片内面被柔毛。

分布区域

1、白薇: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陕西等地。

2、蔓生白薇:分布于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

道地产区

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生长环境

1、白薇:生于山坡或树林边缘。

2、蔓生白薇: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生长见习

宜温和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为宜。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1、直播法:点播或条播。点播按株距30cm、行距30cm开穴,每穴播下种子6-8粒,播后覆盖薄土。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3-4分。

2、育苗法:3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10-12cm,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条沟,覆细土2-3分,再盖草木灰一层,灌水湿润。幼苗高达10-12cm时即可移栽。行距30cm,株距25cm,移栽后须灌水。

病虫防治

1、根腐病:应注意及时排水。

2、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