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柞木根的功效与作用
柞木根,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racemosum(Sieb.etZucc.)Miq.的根。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具有解毒,利湿,散瘀,催产之功效。用于黄疸,痢疾,水肿,肺结核咯血,瘰疬,跌打肿痛,难产,死胎不下。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利湿,散瘀,催产。
主治
用于黄疸,痢疾,水肿,肺结核咯血,瘰疬,跌打肿痛,难产,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8g,鲜品60-120g;或烧存性研末酒调。
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水肿。”
2、《安徽中药志》:“解毒,利湿,止痢。”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柞木根90g。煎汤服。(《湖南药物志》)
2、治肺结核咯血:鲜柞木根皮60-120g。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亦可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风子科柞木属柞木。
形态特征
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高4-15米;树皮棕灰色,不规则从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时有枝刺,结果株无刺;枝条近无毛或有疏短毛。叶薄革质,雌雄株稍有区别,通常雌株的叶有变化,菱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无毛或在近基部中脉有污毛;叶柄短,长约2毫米,有短毛。花小,总状花序腋生,长1-2厘米,花梗极短,长约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长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数雄蕊,花丝细长,长约4.5毫米,花药椭圆形,底着药;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包围着雄蕊;雌花的萼片与雄花同;子房椭圆形,无毛,长约4.5毫米,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裂;花盘圆形,边缘稍波状。浆果黑色,球形,顶端有宿存花柱,直径4-5毫米;种子2-3粒,卵形,长2-3毫米,鲜时绿色,干后褐色,有黑色条纹。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分布区域
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平原、丘陵、村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