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胜红蓟的功效与作用
胜红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常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止血,止痛。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研末;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吹喉或调敷。
药理作用
1、对心肌的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
3、抗炎、镇痛作用。
4、胜红蓟中得到的精油具有抗菌活性。
相关论述
《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外用止血。治感冒风热,外伤出血,疮疖。”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疟疾,感冒,风湿病关节疼痛,跌打损伤,皮肤痈疖和急性咽喉炎肿痛等。
相关配伍
1、治感冒发热:白花草60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喉症(包括白喉):胜红蓟鲜叶30-60g,洗净,绞汁。调冰糖服,日服3次。或取鲜叶晒干,研为末,作吹喉散。(《泉州本草》)
3、治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胜红蓟、矮茶风、麦冬、叶上珠(青荚叶)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4、治鼻衄:白花草鲜叶搓烂塞鼻。(《广西本草选编》)
5、治崩漏,鹅口疮,疔疮红肿:胜红蓟10-15g。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根部,鲜用或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藿香蓟。
形态特征
藿香蓟又名:咸虾花、臭垆草《广州植物志》。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有时又不足10厘米。无明显主根。茎粗壮,基部径4毫米,或少有纤细的,而基部径不足1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或自中部以上分枝,或下基部平卧而节常生不定根。全部茎枝淡红色,或上部绿色,被白色尘状短柔毛或上部被稠密开展的长绒毛。叶对生,有时上部互生,常有腋生的不发育的叶芽。中部茎叶卵形或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8厘米,宽2-5厘米;自中部叶向上向下及腋生小枝上的叶渐小或小,卵形或长圆形,有时植株全部叶小形,长仅1厘米,宽仅达0.6毫米。全部叶基部钝或宽楔形,基出三脉或不明显五出脉,顶端急尖,边缘圆锯齿,有长1-3厘米的叶柄,两面被白色稀疏的短柔毛且有黄色腺点,上面沿脉处及叶下面的毛稍多有时下面近无毛,上部叶的叶柄或腋生幼枝及腋生枝上的小叶的叶柄通常被白色稠密开展的长柔毛。头状花序4-18个在茎顶排成通常紧密的伞房状花序;花序径1.5-3厘米,少有排成松散伞房花序式的。花梗长0.5-1.5厘米,被尘球短柔毛。总苞钟状或半球形,宽5毫米。总苞片2层,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3-4毫米,外面无毛,边缘撕裂。花冠长1.5-2.5毫米,外面无毛或顶端有尘状微柔毛,檐部5裂,淡紫色。瘦果黑褐色,5棱,长1.2-1.7毫米,有白色稀疏细柔毛。冠毛膜片5或6个,长圆形,顶端急狭或渐狭成长或短芒状,或部分膜片顶端截形而无芒状渐尖;全部冠毛膜片长1.5-3毫米。花果期全年。
分布区域
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常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缘,荒坡草地常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