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菊花暗消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30 00:01:55
菊花暗消,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密毛紫菀AstervestitusFranch.[A.maireiLevl.;A.sherrifianusHand.-Mazz.]的根。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脘痛。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脘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苦、辛,微温。”
《云南中草药》:“行气止痛,祛风除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感冒,风湿疼痛:菊花暗消9g。煎服。(《红河中草药》)
2.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菊花暗消)根粉1.5g,红糖水送服;或(菊花暗消)根6g,煎服。(《红河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密毛紫菀。
形态特征
密毛紫菀:多年生草本,高50-130cm。根茎粗壮,稀有短匍枝。茎单生稀丛生,粗壮,上部分枝,有棱及沟,被卷曲或开展的长密毛,上部杂有腺毛。叶密集;下部叶在花期枯落;中部叶长圆披针形,长4-14cm,宽1-2.3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无柄,全缘或上部有2-3对浅锯齿;上部叶小,线状披针形、长圆形或卵形;全部叶被密腺毛,下面灰绿色,被卷或开展的长毛;中脉在下面突起,离基三出脉及侧脉3-4对。头状花序径2-3cm,少数至数十个排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1-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约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先端尖,顶部常紫红色,下部被腺和密毛;内层狭披针形,渐尖,仅具腺,有缘毛。舌状花20-30个,舌片白色或浅紫红色;管状花黄色,裂片长1mm;花柱附片长0.6mm。冠毛1层,污白色或稍红色,有微糙毛。瘦果倒卵形,扁,两面各有1肋,被白绢毛,有时具腺。花果期9-12月。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200-3200m的高山及亚高山林缘、草坡、溪岸及沙地。
上一篇:室内养什么花最好旺财下一篇:满天星的花语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