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黄花菜的功效与作用
黄花菜,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黄花菜HemerocalliscitrinaBaroni的全草。具有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之功效。用于跌打肿痛,劳伤腰痛,疝气疼痛,头痛,痢疾,及疮疡溃烂,耳尖流脓,眼红痒痛,白带淋浊。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
主治
用于跌打肿痛,劳伤腰痛,疝气疼痛,头痛,痢疾,及疮疡溃烂,耳尖流脓,眼红痒痛,白带淋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粉撒敷。
相关论述
《*药用植物志》:“煎服为肠部疾患良药,治疝痛及痢疾。外敷头痛,亦为偻麻质斯之擦剂。”“(美洲)土人以叶为引赤药或耳炎之糊剂;叶液汁混椰子油治耳炎脓。”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黄花菜粥:
功效:清热、消肿、利尿、养血、平肝。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等。
原材料:鲜黄花菜50g(干品20g),粳米50g,食盐适量。
做法:将黄花菜用开水焯过,清水浸泡后加水适量煎煮,随后将泡过的粳米加入,煮成稠粥。
用法:吃菜喝粥,每日1次。
相关配伍
1、治跌打肿痛,劳伤腰痛:用臭矢菜鲜全草捣烂外敷。
2、治疮疡溃烂:用臭矢菜全草水煎外洗,并用全草研粉撒布患处。(1-2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3、治劳伤过度,肢体无力:黄花菜鲜全草30g,水煎,冲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等物。(《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花呈弯曲的条状,长约10cm。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湿润展开后呈喇叭状,花被管较长,先端6裂;雄蕊6.有的基部具细花梗。质韧,气微香,味微甜,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黄花菜。
形态特征
黄花菜,一年生直立草本,高0.3-1m。全株密被粘质腺毛与淡黄色柔毛,有恶臭气味。叶为具3-5(-7)小叶的掌状复叶;叶柄长2-4cm;小叶倒披针状椭圆形,*小叶长1-5cm,宽5-15mm,侧生小叶依次减小,边缘有腺纤毛。花单生于叶腋,于茎上部逐渐变小,但近顶部则成总状或伞房状花序,花梗纤细,长1-2cm;萼片狭椭圆形至倒披针状椭圆形,长6-7mm,宽l-3mm,有细条纹,背面及边缘有粘质腺毛;花瓣淡黄色或橘黄色,倒卵形或匙形,长7-12mm,宽3-5mm,基部楔形至多少有爪;雄蕊10-20,花丝比花瓣短,花期时不露出花冠外;子房无柄,圆柱形,长约8mm,除花柱与柱头外密被腺毛,花期时亦不外露,子房顶部变狭而伸长,花往长2-6mm,柱头头状。果直立,圆柱形、密被腺毛,长6-9cm。中部直径约3mm,成熟后果瓣自先端向下开裂,表面有多条多少呈同心弯曲纵向平行凸起的棱,宿存的花柱长约5mm;种子黑褐色,直径l-1.5mm,表面约有30条横向平行皱纹。无明显花果期,通常3月出苗,7月果熟。
分布区域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生长见习
生于田野、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