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地胆草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23:08:54
地胆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地胆Elephantopusscaber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湿疹,疮疖,虫蛇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主治
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湿疹,疮疖,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6-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药理作用
1、抑菌、消炎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肿瘤作用。
相关论述
《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外感片:辛温解表。
2、复方感冒冲剂:清热解毒。
3、上感清炎片:清热解毒。
相关配伍
治疟疾:(地胆草)全草15g,火烧花树皮30g。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的段状。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须根多数。茎圆柱形,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片绿色或暗绿色,多有腺点,边缘稍有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柄短,略呈鞘状。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地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根茎短,着生多数须状根,新鲜时黄白色,干燥后灰黄色。叶多基生,匙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16cm,宽1-3.5cm,边缘稍具钝锯齿,两面均被灰白色粗毛。夏、秋开花,花葶略粗壮,头状花序着生长梗上,呈稀疏单歧聚伞排列,分枝处有叶状苞片;头状花序有2列总苞片,外层紫色,全为管状花;花冠淡紫色。瘦果有棱,顶端通常有6枚长而硬的刺毛。
生长环境
多生长于丘陵、坡地、路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上一篇:毛茎马兰的功效与作用下一篇:水棉花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