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南天竹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天竹子,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果实。南天竹子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敛肺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功效作用
功能
敛肺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使冠脉流量增加;
2、对平滑肌的作用:兴奋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麻痹作用。
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苦、酸、涩,无毒。”
2、《广西中药志》:“味酸、甘,性平,有毒。”
3、《福建药物志》:“酸、平,有小毒。”
4、《梦溪笔谈》“南烛草木,记传、《本草》所说多端,今少有识者。为其作青精饭,色黑,乃误用乌桕为之,全非也。此木类也,又似草类,故谓之南烛草木,今人谓之南夭烛者是也。南人多植于庭槛之间,茎如蒴藋,有节,高三四尺,庐山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秋则实赤如丹。南方至多。”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水煎服。(《串雅内编》三奇顶)
2、治百日咳:南天竹子9-15g,酌加冰糖、开水,炖1h,饭后服,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3、治三阴疟:南天竹隔年陈子,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方》)
4、治肝气痛极黄:天竺子泡汤饮之。(《?溪单方选》)
5、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杷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6、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干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7、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目拾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剪取果枝,摘取果实,晒干。置干燥处,防蛀。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叶,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浆果球形,直径6-9mm。表面黄红色、暗红色或红紫色,平滑,微具光泽,有的局部下陷,先端具突起的宿存柱基,基部具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松脆,易破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下凹,类白色至黄棕色。气无,味微涩。以粒圆、色红、光滑、种子色白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南天竹。
形态特征
南天竹又名南天烛、蓝田竹、杨桐、阑天竹、大椿、猫儿伞、小铁树、老鼠刺、珍珠盖凉伞。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