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21:33:24

射干,中药名。为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

1、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喉肿痛常用之品。

2、痰盛咳喘:本品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

3、西医诊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属于风热表证,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属于痰热壅肺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

化学成分

本品含射干定、鸢尾苷、鸢尾黄酮苷、鸢尾黄酮、射干酮、紫檀素、草夹竹桃苷及多种二环三萜及其衍生物和苯酚类化合物等。

药理作用

射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病毒、ECHO11)也有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及止痛作用。尚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可单用,如射干汤(《圣济总录》);或与升麻、甘草等同用。若治外感风热,咽痛音哑,常与荆芥、连翘、牛蒡子同用。

2、治疗肺热咳喘,痰多而黄,常与桑白皮、马兜铃、桔梗等药同用;治疗寒痰咳喘,痰多清稀,与麻黄、细辛、生姜、半夏等药配伍,如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鉴别用药

牛蒡子与射干:两药均味苦性寒归肺经,皆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然牛蒡子味辛兼入胃经,以疏散风热为主,又能透疹,兼通利二便,善治麻疹不透、痈肿疮毒、腮喉痹。射干苦寒降泄,善清肺泻火,长于降气消痰,治肺热痰盛咳喘。

相关药品

清咽利膈丸、清咽润喉丸、小儿咽扁颗粒、射麻口服液。

相关方剂

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射干汤(《圣济总录》)、射干消毒饮(《张氏医通》)。

药膳食疗

射干麻黄汤:

1、功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2、原材料:射干6克,麻黄3克,生姜3克,细辛1.5克,五味子1.5克,紫菀9克,款冬花6克,制半夏9克,大枣4枚。

3、做法:将所有材料略用水清洗一下,然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约没过所有的药材,开大火煮至水沸,然后再转小火续煮约30分钟。

4、用法:每日1-2次。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末春初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射干:除去杂质及残留茎,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射干:取净射干片用文火炒黄略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时残存。木栓细胞多列。皮层稀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为周木型和外韧型,靠外侧排列较紧密。薄壁组织中含有草酸钙柱晶、淀粉粒及油滴。

粉末橙黄色。草酸钙柱晶较多,棱柱形,多已破碎,完整者长49-240(315)μm,直径约至49μm。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7μm,脐点点状;复粒极少,由2-5分粒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或连珠状增厚,有单纹孔。木栓细胞棕色,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有的含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射干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及两侧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黄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

饮片性状

1、射干: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表面黄色,颗粒状;周边黄褐色或棕褐色,皱缩,气微,味苦,微辛。

2、炒射干:形同射干,片面色泽加深,带有焦斑。

常见伪品

混淆品:

1、鸢尾(扇把子、射干):为鸢尾科植物鸢尾IristectorumMaxin的根茎。呈扁圆锥形或扁块形,一端膨大,另端渐细,长3.5-5cm,膨大部分直径1.5-2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膨大部分密生环纹,下面有残留的细根及根痕,上端有茎基残痕,有时可见棕色至棕黑色叶鞘。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可见众多维管束呈点状散在。味微苦。

2、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射干IrisdichotomaPall.的根及根茎。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长1.5-3cm,直径1-3cm,表面褐色,有数个茎痕。下面着生多数细长根,长达20cm以上,直径2-5mm,弯曲不直,往往成团缠绕,表面棕黄色,有明显横纹,切断面*有细木心,木心常与皮部分离。

3、扁竹根(大射于):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IrisjaponicaThunb.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条状,略扁,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近根头部有橫环纹,其下有纵皱纹,并有细须根及圆形凹陷的根痕。质松脆,断面黄白色,角质样,气微弱,味甘、略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

形态特征

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cm,宽2-4cm,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长约1.5cm;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5cm,宽约1cm,顶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雄蕊3,长1.8-2cm,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丝近圆柱形,基部稍扁而宽;花柱上部稍扁,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有细而短的毛,子房下位,倒卵形,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长2.5-3cm,直径1.5-2.5cm,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mm,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全国各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m处也可生长。

生长见习

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根茎繁殖。

栽培技术

分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种。种子发芽率最高90%,当温度在10-14℃时开始发芽,20-25℃为最适温度,30℃发芽降低。种子繁殖出苗慢,不整齐,持续时间50天左右。用塑料小拱棚育苗可于1月上、中旬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先将混沙贮藏裂口的种子播入苗床覆上一层薄土后,每天早晚各喷洒1次温水,1星期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加强肥水管理,到3月中、下旬就可定植于大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