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葶苈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葶苈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的种子。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功效作用
功能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
3、西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渗岀性胸膜炎、急性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心病、肺脓疡等属于痰涎壅肺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研末服,3-6g。
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降血压药、利尿药、强心苷类药物联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注意事项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降血压药、利尿药、强心苷类药物联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化学成分
播娘蒿种子含有强心苷类:如毒毛旋花子苷配基,伊夫单苷,葶苈子苷,伊夫双苷。异硫氰酸类:有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烯丙酯,异硫氰酸丁烯酯。脂肪油类:油中主要含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芥酸、棕榈酸、硬脂酸。
药理作用
两种葶苈子提取物,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尚有利尿作用。葶苈子中的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等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他菌株均有抗菌作用。葶苈子在很低剂量,即可发挥显著的抗癌效果。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2、《名医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常配大枣以缓其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还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3、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伤寒论》)。
相关配伍
1、葶苈子配白芥子:葶苈子苦寒性降,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白芥子辛温走散,长于温肺散寒,化痰利气。两药伍用,一寒一温,共奏泻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热痰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满,痰黄质黏等。
2、葶苈子配紫苏子:葶苈子苦寒性降,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紫苏子辛温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两药伍用,一寒一温,可增强降气化痰平喘之功。适用于热痰壅肺,宣降失司之咳喘胸满,痰黄质黏等。
3、葶苈子配防己:葶苈子苦寒性降,既泻肺平喘,又利水消肿;防己苦寒降利,既祛风止痛,又利水消肿。两药相合,利水消肿之力增强。适用于湿热蕴阻之腹水肿满者。
4、葶苈子配大黄:葶苈子苦寒性降,既泻肺平喘,又利水消肿;大黄苦寒泄降,既能泻下通便,又善导湿热外岀。两药相配,可增强苦寒降泻之力,攻逐痰浊、湿热之邪外出。适用于结胸、胸水及腹水肿满。
鉴别用药
1、葶苈子与桑白皮:二者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皆可治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等,且常相须为用。但葶苈子苦辛大寒,药性峻猛,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之力更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喘咳、痰黄及皮肤水肿。
2、葶苈子与麻黄:二者均能平喘,利水消肿,皆可治喘咳、水肿之证。但葶苈子苦寒下泄,泻肺行水力猛,适用于痰水壅盛之喘咳肿胀、小便不利;麻黄辛温发散,长于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适用于风寒外束之咳喘逆满,肺气不宣之风水证。
相关药品
葶贝胶囊、润肺化痰丸(鸡鸣丸)、降气定喘丸、葶苈降血脂片、清热镇咳糖浆。
相关方剂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大陷胸丸(《伤寒论》)、必效散(《仁斋直指方论》)、华盖散(《圣济总录》)。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炮制方法
1、葶苈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杂质,筛去灰屑(因遇水发粘,不宜用水淘洗)。
2、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
3、蜜葶苈:取净葶苈子,用炼蜜拌炒至蜜汁吸尽,或加炼蜜及少量水拌匀,炒至不粘手为度。每葶苈子100kg,用炼蜜15-30kg。
保存方法
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水浸泡后,用放大镜观察,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薄,厚度约为种子宽度的1/5以下。北葶苈子透明状黏液层较厚,厚度可超过种子宽度的1/2以上。
2、南葶苈子:粉末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断面观类方形,内壁增厚向外延伸成纤维素柱,纤维素柱长8-18μm,顶端钝圆、偏斜或平截,周围可见黏液质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为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多角形,直径15-42μm,壁厚5-8μm。
3、北葶苈子: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略呈类长方形,纤维素柱较长,长24-34μm,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多角形或类方形。
4、南葶苈子:取本品粉末1g,加70%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3-Ο-β-D-葡萄糖-7-Ο-β-D-龙胆双糖苷对照品,加30%甲醇制成每1ml含9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1、北葶苈子:种子扁卵形,长1-1.5-mm,宽0.5-1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光泽,具多数细微颗粒状突起,并可见2条纵列的浅槽,其中一条较明显,一端钝圆,另端渐尖而微凹,种脐位于凹下处,但不明显。无臭,味微苦辛,粘性较强。
2、南葶苈子:长圆形略扁,长0.8-1.2mm,宽约0.5mm;表面黄棕色,一端钝圆,另一端微凹或较平截,*凹入,种脐位于凹下处,种子表面具有细密的网纹及2条纵列的浅槽。气微,味微辛,略带粘性。
饮片性状
1、葶苈子:参见“药材”项。
2、炒葶苈子:形如葶苈子,微鼓起,偶有爆裂痕,表面色泽加深,有油香气,不带黏性。
3、蜜葶苈子:形如葶苈子,微粘手,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葶苈或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
形态特征
1、葶苈: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茎直立,或自基部具多数分枝,被白色微小头状毛。基生叶有柄,叶柄长1-2cm;叶片狭匙形或倒披针形,一回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先端短尖,边缘有稀疏缺刻状锯齿,基部渐狭;茎生叶披针形或长圆形,中部叶片长1.5-2cm,宽2-5mm,基部稍宽,无柄,贴茎生,边缘有疏齿;最上部叶线形,先端尖,边缘少有疏齿或近于全缘;两面无毛或疏披头状毛。总状花序顶生,果期可延长至5cm;花小,排列疏松;萼片4,近卵形,边缘白色膜质状,外面有弯曲的白色柔毛;花瓣不存或者退化成丝状,比萼片短;雄蕊2或4,等长;蜜腺4,短小;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无花柱,柱头圆形而扁。短角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mm,扁平,顶端微凹,宿存极短花枝,果瓣顶部具极狭翅,假隔膜宽不到1mm。种子椭圆状卵形,表面平滑,棕红色或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2、播娘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呈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梭槽,密被分技状短柔毛。叶轮廓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4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最终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长2-5mm,先端钝,全缘,两面被分枝短柔毛;茎下部叶有叶柄,向上叶柄逐渐缩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萼片4,条状长圆形,先端钝,长约2mm,边缘膜质,背面有分枝细柔毛;花瓣黄色,匙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6,几与花瓣等长,基部并有爪;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呈扁压的头状。长角果圆筒状,长2.5-3cm,无毛,稍内曲,与果梗不成直线,果瓣中脉明显。种子每室1行,形小,多数个圆形,稍扁,淡红褐色,表面有细网纹,潮湿后有粘胶物质。花、果朝为4-7月。
分布区域
1、葶苈: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
2、播娘蒿: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等地。
道地产区
1、独行菜: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
2、播娘蒿: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地。
生长环境
1、葶苈:生于海拔400-2000m的山坡、沟旁、路旁及村庄附近,为常见的田间杂草。
2、播娘蒿:生于山坡、田野和农田。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栽培在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9月下旬前播种,按行珠距40cm×20cm穴播,11-12月结合除草匀苗、补苗,每穴留壮苗4-5株。翌年2月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人粪尿1次。
病虫防治
菌核病,播种时用5%食盐水浸种20min,或5%石灰水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