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禹余粮的功效与作用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中焦虚弱或脾肾阳虚,固摄无权之久泻久痢,冲任失摄,崩漏下血,气虚不固,肛门下脱,气不摄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带脉不固之带下量多清稀。
功效作用
功能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主治
1、主要用于中焦虚弱或脾肾阳虚,固摄无权之久泻久痢,冲任失摄,崩漏下血,气虚不固,肛门下脱,气不摄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带脉不固之带下量多清稀。
2、西医诊为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等病导致泻下难止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盆腔炎症引起带下等证属正气虚弱,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宜先煎去渣,取汁再入其他药煎煮;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化学成分
本品含氧化铁及磷酸盐,尚有Al、Ca、Mg、K、Na、P04、Si04和黏土杂质。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禹余粮生品水煎液能明显缩短小鼠凝血、出血时间。
2、抗衰老作用:给小鼠喂服禹余粮,可使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游泳持续时间延长,耐缺氧和耐寒冷存活率明显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小鼠体重增加。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下赤白。主漏下。
2、《本草纲目》:催生,固大肠。又云: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先后诸病。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久泻、久痢者,配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治崩漏,配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气虚失摄之便血者,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
3、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配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相关配伍
1、禹余粮配血余炭:血余炭和血止血,厚肠止血,通利水道;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二药伍用,厚肠防腐,涩肠止泻,和血止血的力量增强。适用于久泻久痢诸证。
2、禹余粮配赤石脂:赤石脂甘酸性温,涩肠止泻,敛血止血,生肌收口;禹余粮甘涩性平,涩肠止泻,敛血止血。二药皆入胃与大肠,善走血分,入于气分。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气血兼顾,止泻、止痢、止血、止带之功益彰。《伤寒论》用之治疗表证误下,损伤脾胃所致的下利不止。现代临床常用此配伍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而泻痢不止,滑脱不禁者;久泻、久痢引起脱肛者;便血证属虚寒者;妇女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赤白带下,证属虚寒者。
鉴别用药
1、赤石脂与禹余粮:两药性质功能相似,均能涩肠止泻,固崩止血,故常相须为用,增强收敛之力。然而禹余粮专为固涩下焦之品,重镇之性强于石脂,其不具补益养胃之性,而赤石脂甘温益气生肌而调中,对于气虚不敛,无以固藏之泻痢、崩漏之证更为适用。也适用于体虚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之证。正如《本草求真》所指出:禹余粮功与石脂相同,而禹余粮之质,重于石脂,石脂之温,过于余粮,不可不辨。
2、棕榈炭与禹余粮:二药均能收敛止血,用于崩漏。但棕榈炭收敛止血作用较强不问上下,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尿血等,尤多用于崩漏,以无瘀滞者为宜。禹余粮质重,偏入下焦,止血以下部出血证为主,尚能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又能固崩止带,用于带下证。
相关方剂
震灵丹(《妇科大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采挖后去净杂石、泥土。
炮制方法
1、禹余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2、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置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或捣碎。
3、醋禹余粮:取净禹余粮,打碎,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煅至红透,立即投入醋内淬酥,取出,干燥。每禹余粮100kg,用醋3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醋禹余粮密闭,置干燥处,防尘。
药材鉴别
鉴别
取本品粉末0.1g,加盐酸2ml,振摇,滤过,滤液显铁盐(通则0301)的鉴别反应。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卵球形的结核状,有核心或中空,但完整者少见;通常壳层与核心分离,壳层碎成不规则斜方块状或扁块状,大小厚薄不等;表面多凹凸不平;土黄色、黄褐色、褐色;内表面粗糙,附有土黄色细粉;体重质坚,但可砸碎,断面层状,色泽不一,土黄色、褐色、紫褐色、灰青色;各层厚薄不等,一般褐色层或紫褐色层最厚。中心结核近圆球形,表面粗糙,附有细粉;黄褐色至褐色;断面不呈层次,而有许多蜂窝状小孔;有的砸破后,无核心,具黄粉,手触之污指,略有滑感。土腥气,味淡。
饮片性状
1、禹余粮:参见药材性状。
2、煅禹余粮:形如禹余粮,灰棕色或黄棕色,质酥脆,易碎。
3、醋禹余粮:呈粉末状,黄褐色或褐色,具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