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开口箭的功效与作用
开口箭,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chinensisBaker[T.fargesiiBaill.;T.Watanabei(Hayata)WangetLiang;CampylandrapachynemaWangetTang]及剑叶开口箭TupistraensifoliaWangetTang的根茎。开口箭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剑叶开口箭分布于云南。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主治
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6-0.9g。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
忌吃酸、辣食物。
注意事项
忌吃酸、辣食物。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辛、苦,温。”
《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寒。”
《广西本草选编》:“味辛,性凉。有毒。”
《云南中草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胃痛,胃溃疡,跌打。”
《陕西中草药》:“除风湿,清热泻火,镇痛止血,调经活血,滋阴补虚。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劳伤,月经不调,骨蒸劳热。”《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镇痛。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暑热腹痛,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狂犬咬伤,外用治痈疖肿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开口箭根状茎磨酒涂。亦可研末酒送服,每次O.6-O.9g,不能过量。(《湖南药物志》)
2.治胃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开口箭鲜根状茎5g。捣烂加温开水擂汁,在1d内分多次含咽。(《湖南药物志》)
3.治肝硬化腹水:开口箭根状茎3g,田基黄、马鞭草各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胃痛,胆绞痛:心不干鲜根3g,生嚼吃;或干根9g,枳实6g,共研末,分3次开水送服。
5.治流感,感冒,支气管炎,咳嗽:心不干根9g。煎服,或研末,每服0.6g,开水送服,日服3次。(《红河中草药》)
6.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开口箭鲜根状茎捣烂敷或磨酒涂。蛇伤敷伤口周围。(《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开口箭根茎扁圆柱形,略扭曲。长10-15cm,直径约1cm。节明显,略膨大,节处有芽及膜质鳞片状叶,节间短。表面黄棕色至黄绿色,有皱纹。断面淡黄白色,细颗粒状。气无,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百合科植物开口箭及剑叶开口箭。
形态特征
开口箭,又名粗丝开口箭《云南中草药》。多年生草本。根茎长圆柱形,直径1-1.5cm,多节,绿色至黄色。叶基生,4-8枚;叶片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条形,长15-65cm,宽1.5-9.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鞘叶2枚。穗状花序侧生,直立,密生多花,长2.5-9cm;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有几枚无花苞片簇生花序顶端;花被短钟状,长5-7mm,裂片6,卵形,长3-5mm,宽2-4mm,黄色或黄绿色,肉质;雄蕊6,花丝基部扩大,有的彼此联合,上部分离,内弯,花药卵形;子房球形,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先端3裂。浆果球形,直径8-10mm,熟时紫红色,具1-3颗种子。花期4-6月,果期9-11月。剑叶开口箭:多年生草本。根茎圆柱形,褐色或绿色,茎长达10cm,多节。叶多数,明显成两列,带形,长35-50cm,宽5-12mm,先端长渐尖,基部扩大,抱茎,干时边缘稍反卷。穗状花序侧生,密生多花,长4-5.5cm;苞片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于花,有几枚无花苞片簇生花序顶端;花被筒状钟形,长5-5.5mm,裂片6,卵形,开展,长2-2.5mm,宽1.5-2mm,肉质,褐色或绿色,边缘白膜质,呈啮蚀状;雄蕊6,花丝粗,基部扩大而有皱褶,贴生于花被筒上,上部分离,短于花药,花药卵形;子房卵形,3室,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棱形,先端3裂。浆果直径5-8mm,红黑色,具1-3颗种子。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开口箭:生于林下阴湿处、溪边或路旁。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剑叶开口箭:生于海拔1100-3200m的林下。分布于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