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8:33:59

野菊花,中药名。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痈疽疔疖,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野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降,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本品味苦入肝,清泻肝火。

3、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4、西医诊为单纯疱疹、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结膜炎、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等属于热毒内盛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0-15g。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本品含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野菊花内脂、苦味素、挥发油、维生素A及维生素为等。

药理作用

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野菊花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但其所含抗炎成分及机理不同,其挥发油对化学性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强,而其水提取物则对异性蛋白致炎因子引起的炎症作用较好。此外,尚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

2、《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热毒蕴结,疔疖丹毒,痈疽疮疡,咽喉肿痛,均可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2、治疗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常与金银花、密蒙花、夏枯草等同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可与决明子同用。

相关配伍

野菊花配蒲公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为治疗热毒疮疡肿痛之要药。野菊花偏于泻火解毒;蒲公英偏于疏肝郁而散气滞。二药相须为用,泻火解毒、消肿行滞之力增强。适用于痈肿疔毒、丹毒、乳痈等红肿热痛之证。

鉴别用药

1、菊花与野菊花:两者均味苦辛,性寒归肝肺经,既能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丹毒肿痛,又能清肝而治肝火或风热之目赤肿痛。然菊花属辛凉解表药,解毒之力不及野菊花,以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为主,兼益肝阴,善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头痛、肝肾亏虚之视物昏花、肝阳眩晕头痛及肝热惊风抽搐。野菊花清热解毒之力强,又兼利咽,善治咽喉肿痛,以及湿疹、皮肤瘙痒。

2、金银花与野菊花:两者均性寒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善治痈肿疔疮、丹毒肿痛。然金银花甘寒质轻,又归心胃经,为清解疏散之品,又善疏散风热,治外感热病,虽各期均宜,但以邪在卫、营两分用之为佳;兼治肠痈、肺痈及热毒血痢。野菊花味苦辛归肝经,功专清热解毒,且解毒之力稍胜,又能清肝明目、利咽,治肝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以及湿疹、皮肤瘙痒。

3、紫花地丁与野菊花:两者均味苦辛,性寒归肝经,既善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丹毒肿痛,又能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然紫花地丁主入心经,又兼凉血,消痈散结力强,并治肺痈、肠痈、乳痈及毒蛇咬伤。野菊花主入肺经,又兼利咽,治咽喉肿痛,以及湿疹、皮肤瘙痒。

相关药品

野菊花栓、鼻咽清毒剂(颗粒)、复方野菊感冒颗粒(片)、菊蓝抗流感片、菊明降压片(丸)。

相关方剂

七星剑(《外科正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花初开时采摘,干燥。或蒸后干燥。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野菊花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蒙花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酸乙酯-丁酮-三氯甲烷-甲酸-水(15:15: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头状花序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菊属植物野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25-1m,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茎直立或铺散,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7(10)cm,宽2-4(7)cm,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2cm,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或干后两面成橄榄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头状花序直径1.5-2.5cm,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mm,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mm。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黄色,舌片长10-13mm,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长1.5-1.8mm。花期6-11月。

分布区域

广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

道地产区

主产于江苏、四川、安徽、广东、山东等地。

生长环境

多生于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海滨盐渍地及田边、路旁。

生长见习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