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鼠尾粟的功效与作用

鼠尾粟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7:57:17

鼠尾粟,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鼠尾粟Sporobolusfertilis(Steud.)W.D.Clayt.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尿之功效。用于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

鼠尾粟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解毒,利尿。

主治

用于流脑、乙脑高热神昏,传染性肝炎,黄疸,痢疾,热淋,尿血,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品可用至60-120g。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中暑、痢疾、荨麻疹、热淋、尿血、血崩、乳腺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顿草根120g,水3碗煎至1碗,加食盐少许冲服。12小时内服3次。(《泉州本草》)

2、预防流脑:鼠尾粟90-150g,煎服。另用绿豆煎汤加盐少许,当茶饮。(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3、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鲜鼠尾牛顿草根120g,红糖60g。水煎,分3次服,连服3-7天。(《闽南民间草药》)

4、治热淋、尿血:鼠尾粟30g,小果倒地铃、菟丝子全草、臭椿叶各15g,猪膀胱1个。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植物鼠尾粟。

形态特征

多年生。须根较粗壮且较长。秆直立,丛生,高25-120cm,基部径2-4mm,质较坚硬,平滑无毛。叶鞘疏松裹茎,基部者较宽,平滑无毛或其边缘稀具极短的纤毛,下部者长于而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极短,长约0.2mm,纤毛状;叶片质较硬,平滑无毛,或仅上面基部疏生柔毛,通常内卷,少数扁平,先端长渐尖,长15-65cm,宽2-5mm。圆锥花序较紧缩呈线形,常间断,或稠密近穗形,长7-44cm,宽0.5-1.2cm,分枝稍坚硬,直立,与主轴贴生或倾斜,通常长1-2.5cm,基部者较长,一般不超过6cm,但小穗密集着生其上;小穗灰绿色且略带紫色,长1.7-2mm;颖膜质,第一颖小,长约0.5mm,先端尖或钝,具1脉;外稃等长于小穗,先端稍尖,具1中脉及2不明显侧脉;雄蕊3,花药黄色,长0.8-1mm。囊果成熟后红褐色,明显短于外稃和内稃,长1-1.2mm,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截平。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2600m的田野路边、山坡草地及山谷湿处和林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