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百科 > 功效作用 > 五倍子内虫的功效与作用

五倍子内虫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2022-04-29 16:50:23

五倍子内虫,中药名。为倍蚜科倍蚜属昆虫角倍蚜Melaphischinensis(Bell)或倍蛋蚜MelaphispaitanTsaietTang在虫瘿中的幼虫。角倍蚜及倍蛋蚜,均分布于山西、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等地。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主治目赤烂弦。

五倍子内虫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肝明目。

主治

目赤烂弦。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细末,点眼。

相关论述

《纲目》:“治赤眼烂弦,同炉甘石末,乳细点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6月,采集肚倍,取幼虫。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倍蚜科倍蚜属昆虫角倍蚜倍蛋蚜。

形态特征

1、角倍蚜,成虫有无翅型及有翅型两种。有翅型成虫均为雌虫,全体灰黑色,长约2毫米,头部触角5节,第三节最长,感觉芽分界明显,缺缘毛。翅2对,透明,前翅长约3毫米,痣纹长镰状。足3对。腹部略呈圆锥形。无翅型成虫,雄者色绿,雌者色褐,口器退化。本种的寄主植物为盐肤木。当早春盐肤木树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雌虫,称之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刺激组织膨大而形成的疣状虫瘿,称为“角倍”。“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成虫,称之为秋季迁移蚜。此时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第二寄主谷鲜类提灯鲜科茶盏苔,及其同属植物(又称冬寄主),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幼小蚜虫。此种幼蚜固定在寄主的茎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季,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存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2、倍蛋蚜,形态及生活史与角倍蚜相似,惟秋季迁移蚜的触角,第三节较第五节略短,感觉芽境界不明;虫瘿蛋形,称“肚倍”。寄主植物为青麸杨及红麸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站将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2020-2022 花卉养殖知识.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21167564号